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财会管理 > 正文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治理研究

时间:2016-08-05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lgg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盈余管理起源于西方,随着时代发展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专业领域,自出现后就不断被人们探讨、研究。会计盈余作为权衡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一直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的盈利关系到投资者投入资金获取收益的多少,同时也影响企业高管的薪资报酬,是证券市场各种股票的估值基础,正是因为会计收益信息如此重要,企业的管理者才会想方设法操纵盈余、粉饰业绩,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内,盈余管理是积极的,它使得企业业绩平稳,股市不会大幅震动,但是很大程度上,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法律界线将会变成金融欺诈,而这个界线却很难判定,因此这种行为也一直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界,腐蚀了财务报告的品质,误导了投资者决策,还使资源配置低效。 通过近年来发生的财务丑闻,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早期的银广夏、红光实业,还是近期的万福生科,往往是采取虚增收入、虚构交易等手段来粉饰财务信息,我国监管机构无疑会对这种纯粹的“无中生有”的造假行为进行处罚。然而,我们很少见到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等手段来粉饰报表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各个上市公司如此肆无忌惮的进行盈余管理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的力度会越来越强,准则法规也会更加细化,纯粹的造假行为将会减少,而盈余管理的手段会愈加高明,如果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金额过大,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扭曲公司的盈余状况,误导报表使用者,损害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如何准确的识别盈余管理并且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的详细分析,总结出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希望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报表提供帮助,发现此类问题能够及时关注,并且从动机和机会的角度为监管部门提出治理此类行为的建议,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消极作用,更大的发挥积极一面的作用。 
..........
 
1.2  文献综述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虽然研究较早且各界学者广泛关注,但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说法。 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是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的条件下调节盈余的行为。秦荣生(2001)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的变更,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1] 。陈冬华(2009)指出,在符合契约的条件下,盈余管理实质上是法律范围内的正常交易[2]。 纵观各界学者的学术成果,大部分的专家对于盈余管理倾向于不支持,认为它是消极的。Roychowd hury(2006)在他的经典研究中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管理者为了误导信息使用者而故意粉饰报表,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活动。此外,他还表示这种看似正常的经营不会为企业带来真正的财富,即使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业绩目标[3]。Paul Hum 和 Jane Edward(1999)指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者在专业知识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对会计盈余进行人为调整,最终改变了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目的是为了误导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从而获得更大的薪酬回报[4]。刘峰(2007)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基础下,最大程度地利用漏洞来进行粉饰业绩的行为[5]。申慧慧在 2010 年研究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企业高管利用现行准则中的漏洞来粉饰财务报告,以误导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6]。较为权威的说法是美国会计学家威廉·斯科特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主要是不好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对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持很大的怀疑态度,所以会出现利用私有权利调节盈余的投机行为[7]。 上述学者虽然对盈余管理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点,综合上述学者观点,本文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是消极的,是企业财务管理者在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准许范围内采取的一种调整盈余的粉饰报表行为,目的是改变会计盈余,误导利益相关者,实现企业管理层某一方的切身利益,比如企业管理层薪酬回报的提升、高管政治身份的晋升等等。 
...............
 
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外部环境 
 
2.1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当代的企业出现了新的组织结构,经营权和所有权不再是一个人所有,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指雇主为受雇佣人员提供平台,授予其相关的决策权,受雇佣人根据非公开或明示的合同协议,为雇主服务,雇主依据企业盈利情况考核受雇佣人员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并付出相应的报酬。企业是由各种代理关系组成的,广义上来讲,在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之间、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员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从狭义上说,这种关系是指股东与企业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股东为公司提供资本支持,是公司的所有者,他通过签订契约委托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高层管理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者则需要定期将企业的业绩成果做成财务报告交给股东,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评估并给管理层相应的薪资报酬,在整个经营过程中,股东享有投资回报的权利,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扮演委托方的角色,要求企业能够正常经营,不亏损甚至盈利,以拿到更多的股利回报,赚取更大的利益。而代理方虽也希望企业获利,但对于其自身来说更愿意得到更高的报酬、更多的假期以及更好的福利,这便出现了双方利益的冲突。委托人为了保全自身利益,会在与代理人订立合同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尽可能的倾向于自身,对代理人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双方所掌握信息的程度不同等各种情况,代理人的经营决策和委托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便出现了代理问题。委托人依据公司的获利为代理人提供薪酬,代理人为了更大的收益,会想尽办法调节盈余,最大程度满足双方利益,因此,委托代理关系是促使盈余管理行为出现的一个重要根源。
.............
 
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随着现代经济制度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企业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体已经开始慢慢融入经济大环境中,同时也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不仅承担的责任越来越来多,并且还要时刻面对公众的监督。有部分企业,比如一些水电煤气公司,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通常会有更加严格的价格管制、政府监督,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更高的税收额度,所以这些企业会面临更高的潜在政治成本,他们会采取保守的会计政策,来降低利润,以避免因过强的盈利能力而受到外界过多的关注。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则面临着经营困境,或者企业高管为了追求仕途的发展,往往会在企业治理、企业间竞争与政府监管中争取更多的筹码,获得更大的好处,这时,管理层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便会产生调节盈余的动机,以实现其自身的政治诉求。 在我国,以报酬为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不是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这种与业绩挂钩的高管薪酬制还没有普及,而西方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高管薪酬是与公司业绩挂钩的,随着国际化的脚步,我国的公司治理逐渐向西方学习、靠拢,实行年薪制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除此之外还加入了期权、福利、绩效、奖金等其它的激励手段,这些报酬都是与企业的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有关的,因此财务报表是否“好看”,关系到管理层的薪酬水平。除此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隐形的报酬福利,比如社会地位、仕途、职位、声誉等等,这些报酬不是实际到手的工资、奖励,而是外在显现的东西,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甚至比薪酬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管理者会为了得到这两种报酬而进行盈余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以报酬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愈演愈烈。
.............. 
 
3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分析...........18   
3.1  三一重工背景分析......18     
3.1.1  公司简介..........18     
3.1.2  行业状况..........18 
3.2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识别............19     
3.2.1  行业竞争下的业绩追逐.......19    
3.2.2  企业变动、业绩下滑的压力............21     
3.2.3  收购承诺..........21     
3.2.4  动机识别方法小结...........21 
3.3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手段与识别............22    
3.3.1  变更坏账计提比例...........22     
3.3.2  持续获得政府补贴...........23     
3.3.3  过激的销售收入确认政策.....25     
3.3.4  关联交易..........26     
3.3.5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识别方法小结........27 
3.4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的后果.........30
3.5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小结.......32 
4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34 
4.1  研究结论....34 
4.2  建议........34 
4.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35 
 
3  三一重工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3.1  三一重工背景分析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于 1989 年正式创立,其在创业初期提出"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文化②,“三一”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三一集团重视产品品质,希望能够凭借过硬的水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目前集团的主要资产有三一重工,此外还有风电、港机等等,但是这些企业还没有上市。 三一重工于 1994 年创建,董事长是人大代表梁稳根,获得过最佳民营企业家等多项荣誉,三一重工是三一集团旗下的龙头企业,业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包括电子机器、重型机械,金属制品,客车等,从生产到销售都在经营范围内,曾突破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瓶颈,研究开发出多项新技术,依靠独特的销售模式和较强的技术快速发展。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1 年在香港上市失败,2012 年收购国外混凝土品牌普茨迈斯特,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三一的大幅度扩张和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很大成长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获评全球优秀工程机械制造商、国内同行业领军品牌等等荣誉称号。 近些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迅猛,共有三个主力军,分别是国有、外资和民营企业,一共约有两千多家生产公司及科研单位。国企主要是以厦工、徐工、柳工为代表,他们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广泛多元的产品群以及绝对的市场占有率,这些优势使得国企有雄厚的资本、绝对的市场影响力和很大的经营规模,发展迅速;而外资企业,比如沃尔沃、日本小松等佼佼者,则凭借庞大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客户,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三一重工 2012 年盈余管理案例的分析,研究了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和盈余管理的后果,企业管理层为了满足自身的薪酬诉求,或为了维持企业的良好形象,亦或是为了保持稳定的利润,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大额的关联交易或是巨额政府补助等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目的。这种手段在短期内固然是有效的,但是阻碍了资本市场的优化配置,歪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一些缺乏竞争力、经营业绩差或迅速下滑的公司粉墨登场,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做出不合理的决策,并且长远来看,这种行为对公司本身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可以得出,单个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来进行识别,比如关注政府补助、营业外收入等非经常性损益,关注会计估计的变更,关注大额的关联方交易,以及企业背景,行业现状和行业内规模相当的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综合分析企业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倾向,只有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保持警惕,睁开慧眼,才能提前有所准备,避免过多的损失。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