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财会管理 > 正文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时间:2016-05-18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lgg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安然事件到银广夏、紫鑫药业等事件,使得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行业诚信度产生了质疑。这其中有些可能是虚假的会计信息,然而更大一部分还是公司的管理层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使用盈余手段来操纵盈余而造成的。会计造假属于违反会计准则的问题,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绳和公司法许可的范围内,以不触犯法律为底线而进行公司的盈余操纵,或通过对经营活动或交易有目的性地进行安排从而实现操纵盈余的目的,进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达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虽然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绳范围之内的一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但是其实质上很显然是违背了会计的中立性原则,使公司在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有选择的余地,其真实的目的更多的在于部分利益或某些人的私人利益,这种行为显然侵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两权分离使得公司治理模式走向了现代化。现代公认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会委托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管理者作为股东的代理人,其经营公司的目标本应该和股东的目标一致,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然而,由于人具有自利性,管理者会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这便产生了代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往往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报酬激励。 管理层报酬激励是为了解决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层能够以和股东一致的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管理公司。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还不完善,使得管理层有条件利用盈余管理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管理层报酬激励不仅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且也是导致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国内外关于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存在许多,但是从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本文拟从国有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角度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 2009-2012 年最新数据,对全样本的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将全样本分为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两个样本组,分组对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证实不同产权下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差异。再次,本文将在职消费纳入到管理层报酬中进行研究。最后,为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代表货币薪酬的衡量指标采用其他指标进行衡量,对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做了稳健性测试,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使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给本文在处理、分析和研究文献时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对于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地阐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又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等具体方法。描述性分析可以清晰地显示每个指标的基本情况;相关性检验能够测试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对于实证结果做出初步的判断;多元回队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出各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以及自相关等问题。 第三,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本文将全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通过比较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判断不同产权下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
.........
 
2 文献综述
 
本章旨在探讨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旨在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1 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绳和公司法许可的范围内,以不触犯法律为底线,通过对经营活动或交易有目的性地进行安排从而实现操纵盈余的目的,进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达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这是盈余管理的最原始的动机。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角度来看,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于契约安排的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以及资本市场动机,而我国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动机。Watts、Zimmerman(1986)提出了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三大假设:奖金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以及政治成本假设。奖金计划假设认为,假定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如果公司实施了管理层奖金计划,那么公司的管理人员更可能将报告盈余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这实际上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债务契约假设认为,债权人往往会通过规定某些保护性条款,来保障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政治成本假设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公司承担的政治成本越多,管理层越有动机通过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将当期的盈余调节到未来。Healy(1985)的分红计划假设认为,如果公司采用以会计净收益为标准确定分红数额的话,那么公司的管理层会倾向于选择应计利润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预期红利。Holthausen、Larcker、Sloan(1995)将经营业绩具有横向可比性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出:当公司的奖金标准设置了上限时,公司的管理层更趋向于运用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外披露财务报告。Healy、Krishna(1990),DeAngelo、Skinner(1994)选取了即将执行股利限制契约的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将执行股利限制契约的公司很少会选择盈余管理,其目的是防止股利的下降或者避免付出较高的重组代价。Defond、Jiambalvo(1994)选取了债务违约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它们前一年的利润数据,结果得出:债务违约公司在违约后会为了避免债务契约而做出增加收益的会计变更。 
........
 
2.2 关于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两权分离促进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股东会委托经理人管理公司,管理者本应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来经营公司,但是由于人具有自利性,管理者会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这便产生了代理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股东往往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报酬激励。然而,管理层报酬激励不仅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且也是导致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界一直是个热点话题。Healy(1985)研究表明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通过可操纵性的会计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以便实现预期收益。后面的学者还对关于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做了实证研究。Holthausen、Lareke、Sloan(1995)研究发现管理层报酬中的奖金激励和股权激励都会激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Bergstresser、Philippon(2006)研究得出,公司的股票和期权激励是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他们为了从股票价格上涨中获益,往往对会计盈余进行操纵。Harris、Bromiley(2007)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经营业绩较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高管受到某种利益的诱惑时,高管会对公司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自身利益,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
 
3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基础理论 .......... 12 
3.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3.1.1 管理层报酬 ........... 12 
3.1.2 盈余管理 ....... 13 
3.2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基础 ....... 14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14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5 
3.2.3  契约理论 ...... 16 
3.3  管理层报酬影响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 17 
3.3.1 货币薪酬、公司业绩与盈余管理 ....... 17 
3.3.2 股权激励、公司股价与盈余管理 ....... 17 
3.3.3 在职消费、自由现金流与盈余管理 ........... 18 
4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9 
4.1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 ....... 19
4.2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假设 ....... 20 
4.2.1 货币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假设 ....... 20 
4.2.2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假设 ....... 21 
4.2.3 在职消费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假设 ....... 22
5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检验 .......... 24 
5.1 样本选取 ........... 24 
5.2 研究变量与检验模型 ....... 24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7  
 
5 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检验
 
为了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本章将分别阐述样本选择过程,研究变量与检验模型的选取,以及检验结果的分析。  
5.1 样本选取
由于 2006 年开始,新的《证券法》、《公司法》和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完成和实施,因此本文选取 2009-2012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于样本数据的处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筛选:(1)剔除 ST、*ST 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类和房地产类公司;(3)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4)剔除异常值。由此得出全样本 1941 个数据。同时,为了考察不同产权下管理层报酬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将全样本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两个分样本,其中国有上市公司有433 个数据,非国有上市公司有 1508 个数据。本文运用 EXCEL 和 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此外,在职消费数据源自于巨潮资讯网年度报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明细账目中。除此之外,其他数据则来源于国泰安 CSMAR数据库。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有很多,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特定应计项目法和盈余分布检测法。其中应计利润分离法应用最为广泛。在应计利润分离法下又衍生出了很多计量模型,包括 Healy 模型、Deangelo 模型、Jones 模型等。在这些常用的应计模型中,修正的 Jones 模型被国内学者广泛运用。比如李维安、王新汉、王威(2004),高大为、魏巍(2004),陈信元、夏立军(2000)等均选择修正的截面Jones 模型来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计量。他们认为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时间较短,如果使用其他模型的话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修正的截面 Jones 模型比较适用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盈余管理状况。
.........
 
结论
 
本文选取了 2009-2012 年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对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后,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的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为了比较不同产权下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差异,本文还将全样本划分为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两个分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此外,为了详细探讨管理层报酬不同组成部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将管理层报酬进一步分为货币薪酬、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管理层报酬中的货币薪酬能够触发盈余管理,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货币薪酬引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这与大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此外,还可以得出,国有上市公司主要是基于货币薪酬的盈余管理行为较多。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薪酬长期以来受到政府管制,甚至在早期,管理层的报酬并不是以公司业绩为基础;另一方面,政治晋升对于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作用要显著强于报酬激励。 
第二,管理层报酬中的股权激励能够触发盈余管理,且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触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为显著。其中,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正相关性与大多数学者的结论一致。而国有上市公司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与夏纪军和张晏(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发挥作用的途径并不在于公司业绩,而是在于管理层对于因股票价格的波动所获得的报酬。此外,公司管理者比较难通过可操纵性应计会计项目来调整对外报告的数据,进而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而且,管理者在获得股票期权的初期,会受到一些监管条例的约束,他们不会选择在短期内出售股票。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