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时间:2014-12-07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admin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国外学习心理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则早在 1901 年就开始了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学习理论主要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代表人物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和桑代克。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斯金纳制造的斯金纳箱,分别通过对鸽子和白鼠的实验发现,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当一个操作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概率)就增加。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并将学习分为直接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桑代克从动物学习的实验发现,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他同时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从桑代克的试误说可以得知,通过练习可以学会知识,总结经验和规律则可以促进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皮亚杰阐释了学习发展需要经过同化和顺应,即先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而当旧的方式在探究过程中无法奏效时,学习者或许会根据新的信息或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形式,而表征系统发展的顺序,可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表明,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以映象的形式输入到感觉登记器,形成瞬时记忆,借助注意将这些信息以语义的形式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经过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则进入长时记忆。
.........................
 
​1.2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方法力求体现多样化,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观察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评述,把我国内外动态,借鉴已有的国内外对于学习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心理对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3)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学课堂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4)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本课题进行综合研究。
(5)个案研究法:针对研究对象群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即实验班学生中的某一学生,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6)比较研究法:采用前测分析法和后测分析法,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7)定性分析法: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观察法:对学生在实验前后的不同反应进行感官上的直接观察,从而获得相关资料。
...........................
 
第二章 学习心理的相关理论介绍
 
2.1 学习的联结理论
2.1.1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将饥饿的动物(猫或老鼠)关于迷笼之内,饥饿的动物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子取得食物。动物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子取得了食物。桑代克重新将它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它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实验发现随着放入次数的增加,打开笼门的时间在逐渐减少。​
​2、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1)主要的三条学习律
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桑代克认为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饥饿的动物在学习前有满足肚子需要的心理准备,为了得到食物,它要设法逃脱,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容易形成;如果它是饱的状态,对食物的需求和满足感不充足,它就会​安静地呆在笼子里,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建立就比较慢。
2)效果律(law of effect):桑代克认为对同一情境所做的几种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那些能使动物满意的反应将会更加牢固地联结于这一情境。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也更容易再次出现。相反,那些使动物不适应的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会削弱与这一情境的联系,因此,当这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这些反应则减少出现。也就是说,满足或不适应的程度越多,联结的增强或减弱程度也越多,这就是效果律。​
​3)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桑代克认为,动物对某一情境刺激作出反应形成的联结强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在这一情境中形成有效联结的次数成正比,并与这些联结的平均强度和平均持续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练习律。
...................
 
​2.2 学习的认知理论
2.2.1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在他们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智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知觉的组织律。顿悟的过程就是相应的格式塔的组织(或构造)过程的主动过程,因此,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家同时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
一个人学到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于无组织的、未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分析...................34
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34
3.2《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34
第四章 学习心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应用的现状调查分析——以景德镇学院为例.......42
4.1 调查分析的时间和对象......................42
4.2 调查分析中的相关设计..........................42
​第五章 学习心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56
5.2 实践研究的步骤.........................57
5.3 针对实践研究中出现的相应心理问题给出模拟教学方法................58
 
第五章 学习心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5.1 实践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景德镇学院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2、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适应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的教学方法,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应用的基本策略。
3、个案研究法:针对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中的某一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找到其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等。
4、比较研究法:采用前测分析法和后测分析法,对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前后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5、观察法:观察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对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在改变教学模式前后的不同反应进行感官上的直接观察,从而获得相关资料。
6、定性分析法:对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将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收集学生心理状况的一手资料,通过观察法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和教师教授风格,再结合实验研究法,分析适应的教学模式,并进行试用,运用比较研究法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分析,最后运用定性分析法分析、综合研究结果,并发现和解决问题。
.........................
 
第六章 教学实践前后对比分析及结论
 
6.1教学实践总结
1、自身实践后的感受:本人在景德镇学院 2012 级经济与管理专业班调查阶段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较为亲密,上课过程中些许学生会与教师交流较为通畅,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停留在前三排学生,后几排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期间都在处理自己的事(如玩手机、讲话、开小差等)。教师在长期上课后会产生教学疲劳,导致第二节课的上课效率没有第一节课的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采取了案例教学法,还对教学方法中的细节进行了关注。本人在课间和听课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实践能达到积极的目的奠定基础。其次,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停留在讲台上,还在教室来回走动,督促学生认真上课。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采取自由发言和点名提问两种方法进行,不仅让前三排的学生与本人进行互动,而且调动后排学生的积极性。两节课上课全过程保持积极、乐观、兴奋的情绪,并融入生活实践,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本人仅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一个章节进行教学,但是仍旧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学生上课过程中配合度高于教学策略改良前的配合度,之前沉默不语的学生也踊跃参与师生互动,学生积极性也相对提高。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