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营战略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时间:2016-02-26 来源:www.inibin.com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股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资本市场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并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形下,近些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投资的意识也不断提升,而投资上市公司股票等成为了人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但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并非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层,因而使得投资者难以确切获取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而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认知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盲区。不过,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其财务报表等,使得投资者能够获取上市公司一定的经营信息,因而,会计信息的披露对缓解信息不对称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外部投资者主要依靠上市公司公布的四大报表和报表附注等信息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在上市公司公布的大量的财务信息和附注中,其中上市公司公布的盈余信息被投资者广泛地认为是具有信息含量1(潘玉林,2007 等)[1],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上市公司在该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而,在实际中,大部分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指标就是盈余信息(余怒涛,2009)[2]。但现实是,盈余信息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行业环境、国家政策、管理层的特征等,使得上市公司之间的盈余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上市公司管理层还有相当的动机,如股权激励等,对所公布的财务信息进行粉饰,从表面上看,有的粉饰可能是管理层在会计准则的框架内进行主观判断和选择,即会计准则给予管理层的自由裁量权,看似并不违背会计准则,但在很多情况下,上市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并未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相关交易的经济实质,使得上市公司所呈报的财务报告的结果有所偏差,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种行为显然有悖于《企业会计准则 2006》中基本准则关于信息质量的规定。如近些年的“安然事件”、“蓝田事件”等财务舞弊事件等,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而,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的盈余信息质量的高低对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决策产生着重大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资本市场健康且可持续地运行。
.....
1.2 研究目标、方法及内容框架
国内外对经营战略和盈余质量的独立研究较多,虽然对两者的研究日趋完善,但将经营战略和盈余质量二者相结合的研究还较少,现有文献很少关注经营战略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首先,文章通过研究经营战略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采取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和采取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再研究经营战略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实证采取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和采取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与会计稳健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关系,可以进一步丰富会计稳健性和盈余管理方面的文献,同事也拓展了经营战略与会计两者关系的研究,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本文拟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相关文献的引导下,根据以前对经营战略和盈余质量的相关研究,并进一步基于基础理论的指导,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阐述经营战略与盈余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实证分析方面,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搜集的数据进行检验,通过分析实证结果、运用规范方法对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不同经营战略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外盈余质量研究状况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证券业便引入了“会计盈余质量”这一概念,60 年代,O’Glove出版的《Quality of Earning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一系列重大的会计造假案,使得这一概念备受关注。查阅国内外盈余质量的相关文献,尽管存在着较多的文献,但是,仍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和定义。王艺芳(2014)[14]认为,盈余质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和宽泛,并且包含了太多的信息,因而盈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受股权激励等影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有着较为强烈的动因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进行操纵,进一步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盈余信息具有信息含量,是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在 1968 年,Beaver, Lambert and Sryn[15]就提出了会计信息应该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信息,并认为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信息之一,该信息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高质量的盈余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和判断,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因而该信息会被利益相关者广泛地使用。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尽量保证所披露的盈余信息的质量,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盈余质量的判定标准应该是什么,高质量的盈余信息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这也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视角,Dechow and Schrand(2004)[16]提出,上市公司提供的盈余信息,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盈余信息:首先,上市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应该真实地反映公司目前的运营情况;其次,披露的盈余信息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未来的运营预测提供依据;最后,披露的盈余信息应该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一步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依据。陈武燕(2014)[17]认为,尽管目前我们对盈余质量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我们仍然可以采用一些财务属性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衡量,以判定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高低。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含了八大原则,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尤为重要,因而,要保证上市公司提供的盈余信息的质量,也应当满足这几大原则。
......
2.2 国内外经营战略研究状况
经营战略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刘欣华、袁理 2014)[67],因而国内有关经营战略的文献较少。Miles(1978)[68]首次提出了经营战略模型的理论框架,Hambrick(1983)[69]对 Miles 等的经营战略模型理论框架作了验证和拓展。Snow and Hambrick (1980)[70]收集了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并对公司战略分类的不同方式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使用“客观指标”对公司的战略进行研究是最好的。 然而,对经营战略的衡量可以采用设计问卷调查法等,但这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Snow and Hambrick(1980)[70]认为采用客观指标对经营战略进行衡量还有其它的好处:首先,不像其它的方法,采用客观指标进行分类能够降低主观因素,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解释偏差;其次,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区分正在实施和已经实现的战略;最后,这种方法也是战略研究者采用的常用方法(如:Miller and Friesen, 1978; Venkatraman and Grant, 1986)[71][72]。 国内对经营战略的实证研究较少,多数学者都从规范角度对经营战略进行研究,耿锡润(2007)[73]对模拟沙盘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通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如进行研发等,企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高投入带来了高产出,是有效成长型的基本特征,而那些由于激烈竞争而采取防守或者保守战略的企业,最后导致了失败,最后提出,企业的成功需要成功的经营战略作为支撑。而毕晓芳(2012)[74]提出控股股东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会进一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控股股东要想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产生影响,就需要与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进行合谋,从而形成合谋体,使得上市公司较差的盈余质量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战略相联系。
.......
3 理论基础 ....... 18
3.1 委托代理理论 ...... 18
3.2 政治成本理论 ...... 19
3.3 经营战略理论 ...... 20
4 实证研究 ....... 22
4.1 研究假设 ........ 22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3
4.3 实证研究设计 ...... 23
4.3.1 会计稳健性模型及估算 ........ 23
4.3.2 盈余管理模型及估算 .... 26
4.3.3 经营战略衡量指标 ........ 29
4.3.4 经营战略与盈余质量相关性模型 ........ 30
4.4 实证结果 ....... 32?5 结论 ......... 37
5.1 研究结论及建议 ......... 37
5.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38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采用防御型战略的公司,更加重视效率而非创新,其主要的竞争点为价格、运输或质量等,这些企业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改善生产过程,它们拥有相应的机制结构,企业的经营主要受到产品和会计人员的影响,它们经常通过垂直性整合以获得成本效率,并且这些企业的成长环境变化缓慢 Hambrick (1983)[86]。Miles and Snow (1978)[84]和 Hambrick (1983)[86]认为采用进取型的上市公司更加鼓励创新而非效率,这类公司通常会致力于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不断改进其产品和拓展其市场。这些公司在不可预知的商业环境中茁壮成长,并通过不断侦察市场中的新机会获得成功。相反,采用防御型战略的公司更加强调经营的效率,产品开发速度较慢或者重视现有产品市场的守护(Miles and Snow, 1978)[84]。因此,进取型战略上市公司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抓住市场出现的机会,会更加重视企业的创新和机遇,而非过多地关注即时的业绩,但防御性战略公司希望保持公司的稳定和效率,会更倾向于获得即时的财务业绩,因而在对待“好消息”和“坏消息”时,其“好消息”的增量及时性更低,即进取型战略上市公司在确认“好消息”时比防御型战略上市公司的确认条件更加严格。基于此,提出假设 1: H1:相对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采用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更可能采取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政策。
.........
结论
本文选取了 2007—2013 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采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会计稳健性水平作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其中运用修正的琼斯模型算出主观应计项的绝对值作为盈余管理程度,采用经过扩展之后的 Basu模型来计量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而经营战略则采用了得分法进行归类。运用相应的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与经营战略、盈余管理程度与经营战略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就会计稳健性水平和经营战略来看,相对于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采用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更可能采用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政策。与我们的假设一致,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稳定和效率,并且更倾向于获得即时的财务业绩,以期向投资者传递本公司正稳定发展的信号。采用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则会更加重视创新而不会过多地强调即时业绩,从而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显得更加稳健,使得采用不同经营战略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呈现不同的水平。
第二,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经营战略来看,想对于采用进取型战略的上市公司,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与上述一致,采用不同经营战略的上市公司,对待创新和稳定的态度是不同,从而使得采用不同战略的上市公司对待公司的业绩披露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注重创新的上市公司,他们会不断抓住市场中的机会,并且面临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其稳定的业绩预期较小,反而对注重稳定和效率的防御型上市公司会不断提高其业绩预期,从而迫使采用防御型战略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平滑其收益。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