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模式及财务管理经验借鉴
时间:2015-01-26 来源:www.inibin.com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的背景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通过对高校后勤生产要素的分流与重组、产权关系的规范化、固定资产的托管与租赁形式、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经济调节手段的运用、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路径与方案的选择,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提出最先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中提出了后勤改革的方向,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进一步强调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在随后的八年间,各高校对后勤社会化的热情不高,改革没有太大的突破。一直到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地提出“加速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的要求,特别是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强调“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①1999年11月2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明确提出了“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预定目标。随后,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及时地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改革的目标,部署了改革的步骤、重点和办法。全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高校后勤实现了与学校规范分离,组建了后勤服务实体。
.....................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本文围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问题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及对策,目的在于引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相关部门的重视,解除后勤的后顾之忧,推进社会化改革进程,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搭建良好的平台,最终建立一种既按市场规律运作、又遵循教育规律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1.2.2研究的意义
本文通过解读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特点,提出适合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如何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在梳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路及对策,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X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果、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高校后勤加强财务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2.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2.1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2.1.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的基本目标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发展、持续经营,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获利,因此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紧紧围绕营利这一主题。目前理论界关于企业则一务管理目标的提法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指标是利润,即假定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它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利润最大化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但它没有指明利润产生的阶段,没有指明利润是在当年最大化还是在更长的时间内实现最大化。因此,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能判断今年的1000万和明年的1100万哪个更能反映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目标;第二,它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容易导致企业短期行为,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统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第三,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考虑风险因素,这可能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大利润;第四,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如忽略产品开发、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引进、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
.........................
2.2财务管理体制
2.2.1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通则》提出:“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财务决策回避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则务预算管理制度等,明确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权利与职责。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类型
财务管理体制按其集权化的程度可分为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制式财务管理体制和混合制式财务管理体制。
(1)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制是指重大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小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和供、产、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运用、工资奖金、成本费用、利润分配、资产重组、人事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①
集权制的优点包括:①由集团最高管理层统一决策,有利于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使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现;②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集团各项资源的复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力量,达到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③有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④有利于统一调度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现状和问题.................16
3.1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模式...................16
3.1.1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16
4.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7
4.1管理体制上的原因.............................27
4.2产权改革不彻底.............................27
5.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路及对策...................30
5.1因地制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0
5.2理顺各种财务关系.....................31
5.完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5.1因地制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职业经理经营为特征的新型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在高校后勤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独立法人的服务经济实体。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有效地解决后勤进市场问题,理顺后勤和学校的关系;明确高校后勤以其财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化市场主体地位,从实质上扩大后勤自主权,增加了经营灵活性,将会极大地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搞活后勤内部机制,为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目的:满足日益发展的高校办学的需要奠定基础。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①理顺产权关系。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是界定产权,即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和后勤的法人财产权,使二者分离,除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没有更好的办法理顺这种产权关系。②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①事企不分的问题。学校不能直接干预后勤的经营活动,后勤依法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资产所有者学校的资产负保值和增值的责任。③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很好地界定学校和后勤的权利、责任、义务,做到权限清楚,使后勤有充分的自主权。
..........................
6.X大学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的案例分析
6.IX大学后勤集团概况
X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己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校园占地面积2476亩,建筑面积91.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054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30343人。2000年,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进的意见》,X大学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将原总务处整体剥离组建了后勤服务总公司;2003年,又将后勤服务总公司、科技开发总公司、校医院合并组建成后勤及产业集团。2007年6月,校医院从后勤及产业集团分离,成为学校的一个行政部门。现在集团下设十四个科级建制单位,现有职工800余人,担负着学校三万余名师生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其组织结构图如6一1所示:
主要承担全校师生饮食供应、公寓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绿化、房屋土建维修、水电供应及维修、开水供应及淋浴服务、门面管理、交通运输、楼堂管理、幼儿教育、宾馆等服务保障工作,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保障服务型、效益型后勤。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