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创业管理 > 正文

供需差异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思考

时间:2024-08-08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

本文是一篇创业管理论文,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支持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分析思考、职业认同、人际影响等多方面能力。创新创业支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足够的实践平台来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迎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挑战。近些年,每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字显示,202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高达909万人,同比增长35万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尤其是让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这样的供需错位现象。此外,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不大,对整体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有限。学者Rudhumbu et al(2016)也指出,尽管有职业教育和创业支持项目,但毕业生很少将创业视为一种职业或表现出对成为企业家的兴趣[1]68。因此,大多数应届生在毕业时仍将就业视为首选。随着每年新增毕业生人数增多以及之前未就业的毕业生存量累积,无疑会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发严重。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正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应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新需求的挑战,高校越来越多地被要求承担起与社会经济增长和就业相关的教育职能[2],就业能力已成为衡量劳动力供需之间匹配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对于作为就业市场人才供给者的高校来说,虽然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人口压力带来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应关注高校教育供给是否能够切实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换句话说,高等教育供给的最终结果是要实现大学生个人从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市场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完成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配置[3]。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创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1.2.1研究意义
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内涵。当前我国学术界还处于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期,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国内外现状等方面的定性探讨,以及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内容较为理论化。本文为弥合中国情境下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做出探索性尝试。一方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总结与定义;另一方面,以大学生为实施主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多维概念界定,突破了以往部分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笼统地作为一个单维构念的研究局限,为后续进一步继续相关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第二,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模型。当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命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和测量维度界定也未达成一致。相关研究多是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计划行为、企业需求等视角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关于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仍较少。在研究方法上也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的实证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在理论界定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和测量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模型,对于完善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探索两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较强理论意义。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人力资本理论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萌芽期:18世纪中叶在欧洲产业革命发生后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也使得人们发现人的知识和技术因素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著名经济学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代表作《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将人力资本的概念初步定义为是一种需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所获得的才能,学习者所获得的这些才能属于自身资本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而言,同样也是社会所拥有的资本的一部分,并且建设性地提议“国家应鼓励、促进、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基本的教育”[9]。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亚当·斯密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对于提升人力资本的“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这一阶段对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萌芽期,学术界并未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进入20世纪后,西方经济学界对于人力资本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人力资本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 (Irving Fisher) 于1906年出版的《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其中还将人力资本纳入了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当中[10]。由于采用当时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社会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在人力资本领域进行深挖并形成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
2.2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综述
2.2.1创业创新教育的概念界定
2.2.1.1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在国外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美国哈佛商学院于1947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后被认为是西方大学创业教育的开端。1968年,百森商学院开设了创业方向的相关课程,并授予创业教育学士学位,这也是第一个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直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创业学领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创业教育也由此被逐步提出来。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正式以官方的名义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无论个体是进行创业或是在企业中就职,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不仅考察受雇者是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同样看重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独立工作的能力、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管理能力。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的概念完整概括为包含求职和创造新就业岗位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早期,Hills Gerald E.(1988)认为虽然高校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创业教育目标,但最重要的仍是提高对启动和管理新企业的过程的认识和理解[24]。Sally Caird(1990)认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建立和管理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25]。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主要集中在新企业的创立与管理。Garavan, T.(1995)将创业教育看做是一个过程或一系列活动,旨在使个人不断吸收和发展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等,而不仅仅是聚焦于一个狭隘的创业活动领域[26]。
..........................
第3章 研究设计 ...................... 20
3.1 研究假设 ................................. 20
3.2 研究模型 ..................................... 22
3.3 调查方案设计 ...................... 23
第4章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32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
4.2 创新创业教育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差异分析 ........................ 34 
第5章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与研究展望 ........ 63
5.1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改进建议 ........................ 63
5.1.1 转变教育理念,弥合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与需求间差距 ..... 63
5.1.2 推进专创融合改革,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嵌入创新创业内容 . 63
第4章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中,根据被试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1所示。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创业管理论文参考

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反应了本次392名调研对象数据的分布情况,其中均值代表了集中趋势,标准差代表了波动情况。通过对各个控制变量的频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性别方面,女性比例达58.90%,略高于男性的41.10%;生源地方面,58.70%的被试者来自城镇,41.30%来自农村;学校类型方面,55.90%的被试者来自普通本科院校,占比最多,排名第二的双一流高校占比31.40%;专业类型方面,经管商科类的专业占比最多,达47.20%;年级方面,大四应届毕业生人数占比最多,达28.80%,其次是大三、大二和研三,分别为20.70%、20.20%和9.90%;政治面貌方面,团员占比最多,达65.30%;担任的学生干部最高级别方面,占比最多的33.70%的被试者曾担任班级干部,其次是未担任学生干部和担任院级干部,分别占比为25.80%和23.50%;绩点排名方面,前10%、前30%和前50%分别占比24.50%、35.20%和31.60%;实习次数方面,52.30%的被试者有过1-2段实习经历,占比最多,其次是28.30%的被试者未有过实习经历;实习时长方面,有过实习经历的被试者中40.10%平均每段实习为1-2月,3-5个月的占比21.40%;实习单位类别方面,有过实习经历的被试者中只有9.20%、23.20%的人在世界和中国五百强企业中实习,其他均为在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实习。
.....................................
第5章 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与研究展望
5.1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改进建议
5.1.1转变教育理念,弥合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与需求间差距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理念往往滞后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要意义,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来改革高校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转变教育理念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而理念的转变则需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得到贯彻。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多部门联合制定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全方位融合,结合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必要支持,为大学生营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另一方面要凸显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在专业教育、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渗透双创精神与技能的培养,让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努力做到人职匹配,从而有效弥合人才供给与需求间的差距。
5.1.2推进专创融合改革,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嵌入创新创业内容
课程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是创新型人才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的本质决定了双创教育需要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学科建设规划当中,但是课程结构体系仍然存在着缺乏学科交叉的问题,缺少对学科的统筹整体性考虑。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应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制定模块化与渐进式的教学内容。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让广大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出一批拥有较强综合技能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