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本文总结了关于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的现有理论,并将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相结合,考虑了影响货币国际化程度基本因素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实力、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基准回归模型,以此研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1 外汇储备规模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
1.1 外汇储备与货币国际化概述
1.1.1 外汇储备的概念与功能
外汇储备指政府所持国际储备中的外汇部分,是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计价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币的资产,是以各种可自由兑换的他国货币构成的储备资产,是国际储备资产存在的最主要形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外汇储备是构成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其规模占比最大,占我国国际储备的90%以上,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也是最大的。外汇储备的形式一般包括外国现金、存款、债券、国库券和其他政府债券等。 当前,美元、欧元和英镑等货币是世界各国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
外汇储备在经济场景中,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经济角色。由于外汇储备具有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可作为衡量国际清偿力的重要因素,有助于维护汇率稳定。同时,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实力,也体现了一国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活力。在国际上外汇储备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下沉到具体国家的经济场景时,同时也具备着调节国家经济的功能。
..........................
1.2 外汇储备规模与货币国际化理论概述
1.2.1 外汇储备规模适度理论
1.2.1.1 比例法
单变量比例分析法,该方法是建立单个经济变量和其外汇储备需求量之间的长期比例关系。Triffin(1960)最早提出以比率的方法来衡量外汇储备的规模,常见的比率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储备与进口的比率、外汇储备与债务的比率、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等。Triffin以外汇储备与进口的比率作为指标,对12个国家在1950-1957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一国的储备与进口额存在比率关系,比率的基准保持在40%左右,当比率低于30%时应当采取干预措施,以20%为最低比率。以历史经验来看,外汇储备应满足一国3-4个月的进口需求,《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外汇储备管理研究时认为该标准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规模。由于比率法简单的指标和计算方式,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作为衡量储备规模管理的重要指标,但仅凭单一的指标进行衡量,必然会忽略掉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资本项目逆差用汇。当然,前述提到的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储备规模应能满足3-4个月的进口需求,证实该理论不能完全适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状况不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也不同。
1.2.1.2 成本收益分析法
以Heller(1966)和Agarwal(1971)为代表的成本收益法,是从持有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应同其边际成本相同的角度提出的,模型运用了概率的形式对国际收支顺差进行预测,考虑到在储备需求一直未能解决的“同时性问题”,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短缺、闲置资源等存在的多种影响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使得模型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虽然Heller模型改善了比例法单一指标的问题,但该模型的边际成本的度量较难给出定值,以及Agarwal模型存在着仅凭弥补进口逆差来判断外汇储备收益的局限性,所以该模型仍有待改进。
.............................
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发展
前文对外汇储备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本章从现实出发,先探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演进,之后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最后通过现实数据,观察得出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影响的现实结论,为后文实证检验提供假说。
下文将结合图2- 1和图2- 2考察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实演进过程。
国际金融论文怎么写
..........................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及现状
由于国际货币的支付职能和贮藏手段职能在数据收集上或难以度量,或存在缺失,且货币国际化最终体现为该货币在全球范围的认可和持有,同时出于数据的可得性的考虑,因此在货币国际化指标的选择上,采用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进行度量和开展。参考McCauley(2006)、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张志文和白钦先(2013)、白晓燕和邓明明(2013)等学者的办法,选取国际债券份额这一指标来度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具体算法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发行量与国际债券总发行量的比值,由此绘出图2-3。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逐步开启了国际化进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元、欧元等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都经历了剧烈波动,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对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来说是一个机遇。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始于09年,但“人民币国际化”提法首次得到官方正式明确是在2015年。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正式明确“人民币国际化”提法。
2009年1至4月,人民银行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和韩国,促使人民币通过官方渠道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和流通,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7月公布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标志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正式启用。同年9月财政部首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总金额为60亿元人民币。2009Q1象征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人民币国际债券份额为0.008%,2009Q4上升到了0.029%。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长期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
...............................
3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 26
3.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 26
3.1.1 被解释变量 ............................... 26
3.1.2 解释变量 ............................ 26
4 结论及建议................................... 39
4.1 结论 ......................................... 39
4.2 建议 .............................................. 40
3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3.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3.1.1 被解释变量
有关货币国际化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大多选用公布在IMF中COFER数据库的一国官方外汇储备占比的数据来衡量货币国际化水平,其是本文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相关实证研究首选代理变量。但由于该数据库2015年之后才披露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占比的数据,考虑到数据完整性,因此本文参考McC auley(2006)、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张志文和白钦先(2013)、白晓燕和邓明明(2013)、彭红枫和谭小玉(2017)等学者的办法,选取国际债券份额RSHARE这指标来度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SIB。该方法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并在实践中通过了检验,这是本文选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度量指标的理论保证,同时通过采用季度数据保证大样本量的需求,计算方法是用人民币标价的国际债券的发行额与国际债券发行总额作比来求出。本文选取2009年-202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库。另外,Chinn&Frankel (2008)发现,此方法计算出的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数值介于0-1之间,与经济实力S_GDP很大可能不会是线性相关的,所以对国际债券份额这一指标进行LOGISTIC转换处理得到SIB。
国际金融论文参考
.......................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本文总结了关于货币国际化决定因素的现有理论,并将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特点相结合,考虑了影响货币国际化程度基本因素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实力、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建立了人民币国际化基准回归模型,以此研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选取2009年至2021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前文研究,本文所得结论如下: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起到显著积极作用。在考虑全球疫情的影响下,外汇储备规模仍然正向显著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但水平会明显降低。
(2)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货币惯性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完善空间,进而能够更好的助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长期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交易货币,会存在路径依赖,市场参与者会持续使用人民币计价,从而具有国际货币的惯性,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具有显著且极大的促进作用。
(3)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在国际市场深化的重要助力,但是影响并不显著。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外部冲击之一是汇率冲击,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理论指出如果想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不能兼得,也就是说资本自由流动需要搭配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促进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适度放松外汇管制,实现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而基于市场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视为中国中长期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略)
-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2023-11-04
- 东道国制度风险、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OFDI的影响—...2023-12-28
- 关于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入突然中断的影响探讨2024-01-27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探讨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