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IMF数据库和WDI数据库中1972-2020年96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国际贸易开放程度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20年初席卷世界的新冠病毒,不但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危机,更是对全球贸易系统进行了一次巨大的考验,使全球的供应链与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该年以名义美元计算的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价值下降了9.6%,而全球GDP下降了3.3%,这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互相关联的全球贸易体系比想象中的更具韧性。虽然在疫情初期,国际贸易的正常流动已经受到了冲击,但是由于网络和物流的发展,供应链很快得到了恢复。据WTO最新预测,在2021年期间,全球经济产出(按市场汇率计算)预计将在2021年增长5.3%,其中商品贸易在2021年增长8%。2021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20周年,在这20年内,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GDP规模增长9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从4%左右增长至17.4%,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此期间中国开放水平也进一步提高,深度融入国际循环,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0.5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4.65万亿美元,长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高各国福利水平重要路径。例如当前中国正努力从贸易大国转型成为贸易强国以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面性,由于贸易活动参与主体众多、贸易性质复杂、贸易方式和贸易内容多样化,经济贸易的风险也更变幻莫测且隐蔽,因此国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政府治理。而财政作为民政之母,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工具和支柱,政府作用运行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安排,因此财政权力的下放决定了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丰裕度和地方财政决策行为。
...............................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思考,明确题目研究方向。从框架入手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论文的结构和主体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有关财政分权与国际贸易的文献与理论进行梳理,基于文献主体明确目前的研究进展,认识研究对象在已有文献中的相关关系。同时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具体概念并界定,查阅资料并列举相关研究理论,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基于文献和理论明确国际贸易与财政分权之间可能存在的传导机制并提出假设。
第三部分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构建实证模型,然后从两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一是从国际贸易对金融分权的影响,二是以中介效应为基础,探讨其机制。
通过经验分析来掌握二者的具体联系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财政分权的度量
一、财政分权定义
Jean Hindriks对财政分权做出了简单定义,他指出财政分权即各级政府在征税和支出上的责任划分。在大多数研究财政联邦制的文献中,财政分权都是通过央地之间收支相对规模进行衡量,反映出地方政府自主权利的大小(傅勇,2010)。一些学者则认为,财政分权本质上是央地政府间的一场博弈,中央政府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地方政府可以自行确定地方政府的预算结构和规模,从而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进行财政决策制定与执行(杨灿明、赵福军;2004)。Martinez-Vazquez等人(2017)将财政分权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概念界定:包括地方自筹收入、支出决策的自主权、地方支出中国家补助金、地方政府的数量和规模等。通过财政权力的下放,地方政府能够基于其所在区域更快获得居民相关信息,利用这种信息优势为居民提供其偏好的公共物品更有效率,从而增加居民福利;另一方面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环境与产业发展情况更为了解,从而能够制定更符合地方未来发展前景的财政政策,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财政分权的度量
Oates(1972)提出了三种度量财政分权程度的方法:(1)中央政府税收占总税收的份额;(2)中央政府支出占所有公共支出的份额;(3)中央政府消费支出占所有消费支出的比例。但普遍认为前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缺陷:如当以中央政府税收占比衡量财政分权时,往往忽略了中央政府可能会替地方政府征税,从而低估了分权程度;当以中央政府支出占比衡量时,由于收入再分配的存在也可能造成财政分权的低估。财政分权是一个多维指标,没有单一、简单的衡量标准,因此对其实证检验的正式假设的规范要求从总体观点退到只提供全景的一小部分水平(Guess、Loehr、Martinez-Vazquez,1997)。通过对现有的资料的深入挖掘Akai和Sakata(2002)对财政分权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多视角的测量,并设计了一系列指标用以区分收入指标和支出指标之间的差异情况。
.......................
第二节财政分权的决定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财政分权的研究较为成熟,但主要研究焦点集中在财政分权产生的影响,而反向探讨决定财政分权因素的文献极为稀缺。主要可分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地理因素等。
一、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具体作用,学者们常常争论不休,尽管从经验主义出发很容易得出经济发展推动财政分权程度增长这一结论,但从实证来看学者通常认为具有正负两种影响存在。
许多学者发现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财政分权。Prud’homme(1994)研究发现,随着收入和经济增长,财政分权的程度提高。Oates(1972年)和Panizza(1999年)使用跨国数据发现人均GDP与财政分权之间存在正相关性。Tanz(i2000)声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多样性和质量的需求可能会增加。Mohammad Arzaghi与J.Vernon Henderson(2005)通过对过去25年间实行财政分权或转向联邦制的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内陆地区相对人口的增加以及全国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它也受到全国和地方民主化程度的影响。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经济水平增长反而促进财政集权。Wallis和Oates(1988)使用美国各州数据时也发现收入越高反而造成政府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丁菊红与邓可斌(2008)也提出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共同影响财政分分权,人口规模大但经济落后的区域分权程度高;人口规模大但经济发达的区域分权程度减弱;人口规模小且经济发达的区域分权程度可能不存在显著影响。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提供能够促进分权看似情理之中,但随着经济发展,政府之间协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支出层面来说通过中央政府进行分配更为有效,因此分权程度可能会随着经济发展而下降。
................................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13
第一节财政分权理论................................13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机制分析...........................14
第四章模型设定与数据..........................21
第一节模型设定............................21
第二节变量选取...............................23
第三节描述性统计...............................27
第五章实证分析.....................................29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29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影响机制研究..................................34
第五章实证分析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
一、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了豪斯曼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模型更有效。从样本数据来看,本文样本跨越了49年的数据,因此需要考虑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在控制个体效应同时控制时间效应,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更为精确。虽然本文样本中共收集了96个国家49年的数据,但由于样本是非平衡面板数据,许多国家在时间上并不连续,因此在进行固定效应模型时,最终进入回归的国家数量少于96个。逐个将控制变量代入方程之中,具体估计结果如表5.1所示。从结果来看,贸易开放度显著与财政分权负相关。随着贸易的开放,呈现财政集权的趋势。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有些国家政府可会为了防御贸易带来的风险而更倾向集权;此外,当贸易中的关税收入占一国政府收入比例较大时,政府也可能更倾向将收入集中在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实施再分配。因此假设一成立。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本文在归纳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前人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财政分权的度量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IMF数据库中财政统计年鉴中各国财政数据,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的角度计算财政分权指标;进一步对贸易如何影响财政分权的内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用WDI数据库中跨国维度数据,计算贸易开放度作为衡量各国贸易程度的指标并获取世界范围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密度、民主指数、政府规模等维度数据,综合研究贸易开放对财政分权的总影响。最后基于中介效应的原理和计量步骤,探讨人均GDP、偏好多样性、收入不平等和经济风险作为中介变量时国际贸易对财政分权的影响机制。
本文基于IMF数据库和WDI数据库中1972-2020年96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国际贸易开放程度与财政分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从总样本的实证结果来看,一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对财政分权显著负相关。首先对于部分国家而言,贸易中获得的关税及相关税收是占政府收入比重较大,因此政府更倾向在贸易过程中将相关税收把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其次,在贸易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受益;在一国之内也并非所有人群都都受益,因此会造成区域贫富差距大的现象。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更重视财富均等,因此他们更倾向通过集权平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也导致了财政分权程度进一步收紧。
第二,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人口密度的增加也会降低财政分权程度在人口密度低的区域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更高,因此由地方政府提供更为合适。比如同等数量的学生,为山区学生提供教育所需要建设的学校就多于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令人惊讶的是,随着第二产业占比升高,财政分权的程度反而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第二产业主要是各类工业,这些产业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基础。一国第二产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中央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也越高,中央政府倾向将相关税收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提供给地方政府,从而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度。政府规模也会弱化财政分权,本文用政府全部收入占GDP衡量政府总体规模,当政府规模越大时,公共资源更容易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减少地方政府所获得的资源规模,因此降低财政分权的程度。
参考文献(略)
- 汇率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影响2018-01-30
-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国农产品企业国际贸易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2018-03-28
- 结构突变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美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2018-04-20
- 我国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对区域碳排放差异贸易影响2018-05-31
- 中国出口对国内消费贸易需求的挤出效应研究2018-06-25
-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驱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018-07-14
- 碳补贴政策下供应链企业一体化国际贸易策略选择2018-07-29
- 碳配额不同分配机制下供应链碳减排策略及国际贸易...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