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基于GTAP分析
时间:2022-10-29 来源:51mbalunwen.com
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论文,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研究投资协定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相关文献,确定了分析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作用预测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的研究思路。随后,结合对中欧投资协定主要内容的解读,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贸易影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国际经贸环境严峻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国际生产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被拆分到多个国家完成,产品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在拥有各生产环节比较优势的国家间流转[1],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导致的企业停工停产以及物流成本提高等阻碍了跨国生产协作,极大冲击了国际经贸活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世界出口总量从2019年的24.78万亿美元骤降至2020年的22.4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9.48%;2020年世界进口总量为21.7万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10.63%。疫情也对国际投资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冲击,2020年世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分别同比下降34.72%和39.38%。世界经济遭遇严重打击,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也因贸易和投资的骤减存在断裂风险。
新冠疫情加剧了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浪潮,使得全球贸易规则趋向区域化。贸易规则的演变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呈现出要求更高、涉及范围更广的趋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仍无法在这一变化中获得话语权,在新的贸易规则下贸易和投资能力被极大削弱,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究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较落后的经济水平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难以匹配新的贸易规则,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市场准入等方面难以与发达国家达成一致。而经济体制改革并非易事,如何融入新的经贸规则是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前的严峻问题[2]。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还需完善。因此,疫情和世界贸易规则重构给中国带来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世界贸易规则重构使国际经贸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强;另一方面,疫情在国外诸多国家较为严重,对中国企业而言外需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也使中国企业面临更高的出口壁垒,增加了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中欧投资协定潜在的贸易效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的重要内容,中欧投资协定作为规范中欧双方投资的制度安排,将直接作用于中欧双方的直接投资方面,进而通过投资的贸易效应对贸易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欧投资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而得到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梳理双边投资协定作用和投资的贸易效应的文献,包括理论方法和实证方法,对几个主流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对有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前后学者研究的焦点所在。再次,归纳研究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的理论机制,结合中欧投资协定的重要内容对其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运用GTAP模型对中欧投资协定潜在的总值和增加值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当下我国可以采取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从研究双边投资协定作用的文献中重点挑选与直接投资相关的部分进行归纳,概括出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接着对研究投资的贸易效应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投资的三种贸易效应。又通过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界对协定意义以及前景的看法。
(2)定性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进行梳理,结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内容的总结和解读,定性分析中欧投资协定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
(3)实证研究法
本文引入GTAP模型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投资协定的内容分析设定冲击变量和情形模拟,来预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后对中国和欧盟贸易的潜在影响。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商直接投资作用的研究综述
双边投资协定(BIT)是当前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视角涉及双边投资协定的异质性、对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作用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等等。出于研究需要,本文仅关注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
部分研究者提出观点:双边投资协定(BIT)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有促进作用。例如,Neumayer 和Spess(2005)研究后发现,一国双边投资协定数量与FDI存在正向关系,协定数量越多,FDI流入越多[5]。Falvey和Foster-Mcgregor(2018)对1980年至2010年世界FDI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双边投资协定能使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6]。李玉梅和张琦(2015)搜集整理了中国的35大外资来源国家的面板数据(1994年-2013年),利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分析该数据后得出结论,双边投资协定对FDI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变得不再明显[7]。孙法柏和赵宇(2019)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量化分析发现,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与外资的流入呈现一定的数量关系[8] 。
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可以通过改善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宗芳宇等(2012)对2003年到200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FDI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改善东道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差,双边投资协定吸引FDI的效果越好[9]。辛立国等(201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投资与双边投资协定关系,他们选取中国与56个贸易伙伴国的FDI存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双边投资协定能明显增加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10]。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制度环境的影响,认为双边投资协定对FDI的作用效果在协定双方制度环境有较大差异时更明显[11](刘晶,2020)。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综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促使国际经贸活动愈发频繁,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国际经贸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实施适当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以使本国在复杂局面下稳定发展,学界也在探讨和研究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目前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对贸易产生何种影响,学者们主要形成三个派系,分别支持直接投资对贸易有替代作用,直接投资可以与贸易形成互补以及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不确定三种观点。
2.2.1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研究
在理论层面,最早提出投资对贸易产生替代效应的是萨缪尔森(Samuelsen),他于1948年在H-O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市场完全竞争,两国技术、生产函数等不变,生产要素不能跨国流动,但可以被充分利用。在此条件下两国根据要素禀赋差异进行贸易,将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模型。该模型隐含着国际贸易会替代跨国直接投资的结论,国家间通过贸易就能最大化利益。之后蒙代尔(1957)研究发现,当两国之间由于贸易壁垒而不能自由贸易时,两国的资本回报率将会产生差异,进而引起资本的流动。如果对资本流动加以限制,则会促进两国贸易[17]。这证实了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作用。美国学者弗农(1966)从产品视角入手,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解释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弗农认为一个新产品被创造出来后要经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贸易格局。在新产品阶段母国掌握核心技术,会向其他国家出口该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国家渐渐掌握生产技术,产品转变为劳动力密集型,母国就会到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投资建厂,本国对该产品的出口就会被替代。
第3章 中欧投资协定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 ........................... 17
3.1 中欧投资协定的主要内容 ................................ 17
3.1.1提高市场开放水平 ..................................... 17
3.1.2促进公平竞争 .................................. 18
第4章 基于GTAP模型的中欧投资协定潜在贸易效应 ................ 24
4.1 模型介绍与数据更新 ............................. 24
4.1.1 GTAP模型介绍 ...................................... 24
4.1.2 KWW贸易分解模型介绍 ............................. 25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39
5.1 结论 ............................................. 39
5.2 政策建议 ............................ 40
第4章 基于GTAP模型的中欧投资协定潜在贸易效应
4.1 模型介绍与数据更新
4.1.1 GTAP模型介绍
GTAP模型全称为世界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包含全球多个国家和多个部门的经贸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可用于模拟贸易政策变化。模型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厂商)、五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和两个国际部门(世界银行、国际运输部门)。该模型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行为主体的行为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消费上以阿明顿假设为前提,消费者消费的同一生产部门的产品包括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本国自行生产的产品和从外国进口的产品;收入方面私人部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获得的报酬,政府部门的收入则主要是税收;投资则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本国私人部门的储蓄和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
GTAP模型被很多学者应用于研究中,例如徐林清和蒋邵梅(2021)在研究RCEP能否抵消CPTPP对中国的不利作用时,使用GTAP模型模拟两协定各自实行关税减让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景,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RCEP的签署只能部分对冲CPTPP的负面影响[49]。GTAP模型还可用于分析国家间交通便利程度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崔琦等(2020)在GTAP模型中引入时间成本,将贸易在陆地上运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换算成等价关税,通过情景模拟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互联互通能取得何种经济和贸易效应[50]。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研究投资协定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相关文献,确定了分析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作用预测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的研究思路。随后,结合对中欧投资协定主要内容的解读,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贸易影响。最后本文进行实证研究,在GTAP模型中使用Malcolm 方法模拟中欧投资协定可能的三种发展情景,分析其总值贸易效应;对最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将该情境和基准情景下的出口贸易进行分解和比较,分析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增加值贸易效应。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理论分析,中欧投资协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投资保护和便利化等规定将大大降低中欧双方的投资风险,吸引外资流入,通过成本、政策、投资促进和技术等影响机制对贸易产生影响。从贸易总量来看,协定促进的直接投资可能会对出口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而中间商品的贸易可能会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量外资涌入引起的本币升值压力也将促进本国进口,抑制出口。从贸易增加值来看,中欧投资协定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增加对本国原材料的需求,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有利于本国研发水平的提高和中间产品的创新,从而增加本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提升本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2)通过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来看,中欧投资协定虽然给中欧双方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总体而言对双方都有利。具体来说: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表现为对中欧双方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能扩大进口和改善贸易条件。即使协定因美国和欧盟反对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完全落实也能产生上述影响,只是效果减弱。在宏观经济层面,中欧投资协定还会提升中欧双方的GDP和社会福利,且欧盟的提升幅度大于中国的提升幅度,欧盟获利更大。
参考文献(略)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国际经贸环境严峻
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推动国际生产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被拆分到多个国家完成,产品以中间产品的形式在拥有各生产环节比较优势的国家间流转[1],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导致的企业停工停产以及物流成本提高等阻碍了跨国生产协作,极大冲击了国际经贸活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世界出口总量从2019年的24.78万亿美元骤降至2020年的22.4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9.48%;2020年世界进口总量为21.7万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下降10.63%。疫情也对国际投资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冲击,2020年世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IFDI)、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分别同比下降34.72%和39.38%。世界经济遭遇严重打击,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也因贸易和投资的骤减存在断裂风险。
新冠疫情加剧了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浪潮,使得全球贸易规则趋向区域化。贸易规则的演变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呈现出要求更高、涉及范围更广的趋势,尽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仍无法在这一变化中获得话语权,在新的贸易规则下贸易和投资能力被极大削弱,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究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较落后的经济水平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难以匹配新的贸易规则,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市场准入等方面难以与发达国家达成一致。而经济体制改革并非易事,如何融入新的经贸规则是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面前的严峻问题[2]。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还需完善。因此,疫情和世界贸易规则重构给中国带来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世界贸易规则重构使国际经贸环境更加复杂,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强;另一方面,疫情在国外诸多国家较为严重,对中国企业而言外需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也使中国企业面临更高的出口壁垒,增加了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中欧投资协定潜在的贸易效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的重要内容,中欧投资协定作为规范中欧双方投资的制度安排,将直接作用于中欧双方的直接投资方面,进而通过投资的贸易效应对贸易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欧投资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而得到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梳理双边投资协定作用和投资的贸易效应的文献,包括理论方法和实证方法,对几个主流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对有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研究进行梳理,概括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前后学者研究的焦点所在。再次,归纳研究直接投资对贸易影响的理论机制,结合中欧投资协定的重要内容对其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运用GTAP模型对中欧投资协定潜在的总值和增加值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当下我国可以采取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从研究双边投资协定作用的文献中重点挑选与直接投资相关的部分进行归纳,概括出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接着对研究投资的贸易效应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投资的三种贸易效应。又通过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后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界对协定意义以及前景的看法。
(2)定性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进行梳理,结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内容的总结和解读,定性分析中欧投资协定可能产生的贸易效应。
(3)实证研究法
本文引入GTAP模型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贸易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投资协定的内容分析设定冲击变量和情形模拟,来预测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后对中国和欧盟贸易的潜在影响。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商直接投资作用的研究综述
双边投资协定(BIT)是当前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视角涉及双边投资协定的异质性、对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作用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等等。出于研究需要,本文仅关注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
部分研究者提出观点:双边投资协定(BIT)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有促进作用。例如,Neumayer 和Spess(2005)研究后发现,一国双边投资协定数量与FDI存在正向关系,协定数量越多,FDI流入越多[5]。Falvey和Foster-Mcgregor(2018)对1980年至2010年世界FDI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双边投资协定能使资金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6]。李玉梅和张琦(2015)搜集整理了中国的35大外资来源国家的面板数据(1994年-2013年),利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分析该数据后得出结论,双边投资协定对FDI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一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变得不再明显[7]。孙法柏和赵宇(2019)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和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量化分析发现,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与外资的流入呈现一定的数量关系[8] 。
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可以通过改善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宗芳宇等(2012)对2003年到200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FDI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改善东道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差,双边投资协定吸引FDI的效果越好[9]。辛立国等(201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投资与双边投资协定关系,他们选取中国与56个贸易伙伴国的FDI存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双边投资协定能明显增加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10]。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制度环境的影响,认为双边投资协定对FDI的作用效果在协定双方制度环境有较大差异时更明显[11](刘晶,2020)。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综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促使国际经贸活动愈发频繁,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国际经贸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实施适当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以使本国在复杂局面下稳定发展,学界也在探讨和研究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目前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对贸易产生何种影响,学者们主要形成三个派系,分别支持直接投资对贸易有替代作用,直接投资可以与贸易形成互补以及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不确定三种观点。
2.2.1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研究
在理论层面,最早提出投资对贸易产生替代效应的是萨缪尔森(Samuelsen),他于1948年在H-O理论的基础上,假设市场完全竞争,两国技术、生产函数等不变,生产要素不能跨国流动,但可以被充分利用。在此条件下两国根据要素禀赋差异进行贸易,将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这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模型。该模型隐含着国际贸易会替代跨国直接投资的结论,国家间通过贸易就能最大化利益。之后蒙代尔(1957)研究发现,当两国之间由于贸易壁垒而不能自由贸易时,两国的资本回报率将会产生差异,进而引起资本的流动。如果对资本流动加以限制,则会促进两国贸易[17]。这证实了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作用。美国学者弗农(1966)从产品视角入手,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解释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弗农认为一个新产品被创造出来后要经历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贸易格局。在新产品阶段母国掌握核心技术,会向其他国家出口该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国家渐渐掌握生产技术,产品转变为劳动力密集型,母国就会到低劳动力成本国家投资建厂,本国对该产品的出口就会被替代。
第3章 中欧投资协定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 ........................... 17
3.1 中欧投资协定的主要内容 ................................ 17
3.1.1提高市场开放水平 ..................................... 17
3.1.2促进公平竞争 .................................. 18
第4章 基于GTAP模型的中欧投资协定潜在贸易效应 ................ 24
4.1 模型介绍与数据更新 ............................. 24
4.1.1 GTAP模型介绍 ...................................... 24
4.1.2 KWW贸易分解模型介绍 ............................. 25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39
5.1 结论 ............................................. 39
5.2 政策建议 ............................ 40
第4章 基于GTAP模型的中欧投资协定潜在贸易效应
4.1 模型介绍与数据更新
4.1.1 GTAP模型介绍
GTAP模型全称为世界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包含全球多个国家和多个部门的经贸数据组成的数据库,可用于模拟贸易政策变化。模型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厂商)、五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和两个国际部门(世界银行、国际运输部门)。该模型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行为主体的行为追求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消费上以阿明顿假设为前提,消费者消费的同一生产部门的产品包括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本国自行生产的产品和从外国进口的产品;收入方面私人部门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要素投入获得的报酬,政府部门的收入则主要是税收;投资则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本国私人部门的储蓄和从外国流入本国的资本。
GTAP模型被很多学者应用于研究中,例如徐林清和蒋邵梅(2021)在研究RCEP能否抵消CPTPP对中国的不利作用时,使用GTAP模型模拟两协定各自实行关税减让和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景,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RCEP的签署只能部分对冲CPTPP的负面影响[49]。GTAP模型还可用于分析国家间交通便利程度对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崔琦等(2020)在GTAP模型中引入时间成本,将贸易在陆地上运输所消耗的时间成本换算成等价关税,通过情景模拟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互联互通能取得何种经济和贸易效应[50]。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研究投资协定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相关文献,确定了分析协定对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作用预测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的研究思路。随后,结合对中欧投资协定主要内容的解读,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贸易影响。最后本文进行实证研究,在GTAP模型中使用Malcolm 方法模拟中欧投资协定可能的三种发展情景,分析其总值贸易效应;对最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将该情境和基准情景下的出口贸易进行分解和比较,分析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增加值贸易效应。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理论分析,中欧投资协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投资保护和便利化等规定将大大降低中欧双方的投资风险,吸引外资流入,通过成本、政策、投资促进和技术等影响机制对贸易产生影响。从贸易总量来看,协定促进的直接投资可能会对出口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而中间商品的贸易可能会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量外资涌入引起的本币升值压力也将促进本国进口,抑制出口。从贸易增加值来看,中欧投资协定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增加对本国原材料的需求,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外溢有利于本国研发水平的提高和中间产品的创新,从而增加本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提升本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2)通过GTAP模型的模拟结果来看,中欧投资协定虽然给中欧双方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总体而言对双方都有利。具体来说:中欧投资协定的潜在贸易效应表现为对中欧双方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能扩大进口和改善贸易条件。即使协定因美国和欧盟反对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完全落实也能产生上述影响,只是效果减弱。在宏观经济层面,中欧投资协定还会提升中欧双方的GDP和社会福利,且欧盟的提升幅度大于中国的提升幅度,欧盟获利更大。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股指期货对金融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2018-02-03
- P2P网络金融借贷满标概率预测研究2018-03-03
- 融资约束视角下的股权结构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2018-03-17
- 沪港通对我国内地股市的金融影响研究2018-03-31
- 引入媒介货币后中日汇率变动对双边金融贸易的影响2018-04-11
- 基于估值效应的国际金融投资头寸比较研究2018-05-28
- 投资者异质性对金融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研究2018-06-12
- 我国金融股票市场大宗交易价格效应研究2018-06-28
- 中新股指期货的价格联动及金融波动溢出效应研究2018-07-11
- 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