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的问题及策略探讨——以G省事业单位为例
时间:2022-08-26 来源:51mbalunwen.com
本文是一篇财会管理论文,笔者认为财会监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监督体系,各单位、各财会人员应积极探索财会监督新路径,共同提高财会监督水平,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和效果。笔者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对完善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七大“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十八大“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到十九大“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对权力的监督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财会监督,并与其他监督并列,共同构成党和国家的“十大监督”体系。既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对财会监督赋予了全新的定位,同时也对财会监督工作给定了新的标准。 事业单位不同于我国一般性质的机关或单位,而是特殊的社会公共组织,其资金主要由财政直接划拨。事业单位主要从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公众提供一系列服务;又在不同领域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经济活动,充当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其工作职责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加速期,但是单一的监督形式已不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资金的使用的浪费、管理效率的低下、财经纪律松弛等问题屡次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财会监督作为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这三种监督的统称。通过确定财会监督的主体,可以发现财会监督主要是从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来开展工作。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对财会监督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以G省事业单位为例,通过总结财会监督对G省事业单位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管理监督、社会监督以及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相融合等方面,探讨改进对策,确保G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促进和实现财会监督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完善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调融合,形成互相配合、系统完善的国家监督机制。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财会监督的定位
张凤玲(2020)[1] 表示财会监督实现了基础性强、覆盖面广,全面包含了整个财政经济领域,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有助于构建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张学平(2020)[2]认为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强化现代化财政制度建设的要求,具体规范了要明确权责关系、协调财政资金、区域性平衡的中央及地方财政关系。全面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透明、科学以及约束力,按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改革税收制度,完善区县税务制度体系。财会监督将中央地方预算、税收、财政关系改革都包含在一起,并深化制度的构成与完善,确保改革的有效性。李嘉亮(2020)[3]认为财会监督工作需要在法律规定下开展,其主要职责是加强财政、会计监督效能,在国家财政大政方针上、制度建设上、地方债务、信贷业务、政府采购等相关领域的监督作用。财会监督作为十大监督之一,对财政部门权力约束、业务管理等都是进一步发挥其相关作用,形成坚决的反腐体系。
(2)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
在新时期下多角度看待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是确保能有效健全国家大监督格局和精准落实财经纪律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赵虎(2022)[4]认为财会监督不是以前意义上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也不是这三者之间的拼合,而是有机融合并得到升华。徐丹(2020)[5]指出在财政监督工作范围内,财政部门应该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主要责任制度。
2 核心概念辨识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辨识
2.1.1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特属于我国的工作组织,主要以科技、卫生、文化、林业、教育等相关活动为主,是以国有资产作为其支撑,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等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是它成立的最大特性][31]。除法律授权外,事业单位均不是行政主体。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职责性质,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补贴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过进一步细分,将三大类事业单位分别划分成二十五小类。2011年,我国为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原有的三个类别重新划分成从事公益服务、从事生产经营以及行使行政职能[32]]。事业单位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不能用货币或者实物来衡量它所带来的价值和成果,因为其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性。
2.1.2 财会监督的内涵
(1)财会监督实施主体
财会监督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部门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被监督的会计资料、信息化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统一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规范性进行审查,对单位内部财政收支、经济业务真实性等进行监督。三是社会公众对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财政经济行为准则等进行监督。
(2)财会监督的对象
财会监督主要是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财经纪律执行度等多方面进行监督,用其保障在制度建设、贯彻执行等法律层面,促进单位平稳发展。从财会监督是十大监督中重要的组成部门这一角度来看,党和国家的各级政府及其下属机构都应该受到监督。所以财会监督的对象有各级人民政府、国有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人员。本文主要是从事业单位来进行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社会中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事业单位也属于其中之一。在代理委托关系的建立中,代理方是事业单位,受托方是社会公众。因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在此过程中发生。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政策行为等方面出现机会主义心理,利用自身权力获得利益,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导致公共财政等资源被浪费,贪污腐败现象应运而生。由于非对称性的信息,导致监督困难。社会公众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并不容易发现问题。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需要被财会监督职能进行约束,以此来避免事业单位在自身工作中失效的风险发生[29]。
2.2.2 寻租理论
图洛克于1967年最先提出寻租理论的思想,但正式思想的形成是1974年克鲁格的研究中提出。寻租理论主要指事业单位利用自身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控,这种工作可能导致市场公平性缺失。少部分人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和周围群体带来超额好处,在实际过程中可能是现金、实物等有价值的物品。例如,在当前社会,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用对公经费进行私人接待,在普通人心中形成想要获得晋升机会或者取得政府采购资格,都要请客送礼的观念;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这些都表现出了监督管理职能有效性的缺失。因此,想要确保权力主体恪尽职守,提高权力的规范性,就必须要依靠财会监督的力量。通过财会监督确保政单位领导人及其相关人员不能享受特殊利益,普通人也不能进行利益输送,避免造成权力腐败、资源浪费等多重问题。
3 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9
3.1 政府监督 ........................................ 19
3.1.1 G省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机制日常运行情况方面 .............................. 19
3.1.2 财会监督队伍建设方面 ................................ 20
4 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问题成因分析 ....................... 27
4.1 政府监督层面 ........................... 27
4.1.1 财会监督法律体系不健全 ......................................... 27
4.1.2 财会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不足 ................ 27
5 提高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效果的相关对策 ...................... 33
5.1 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 .................................... 33
5.1.1 完善顶层设计 .................................. 33
5.1.2 夯实财政部门的主体职能 .................................. 33
5 提高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效果的相关对策
5.1 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
5.1.1 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积极推进规范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完善实际发展中财会监督的理论基础,总结当前财会监督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明确财会监督的内涵、外延、具体主管单位、监管对象,各部门在协同过程中需要参与的工作和实施范围。确保财会监督的完整性,做到了管理与监察全口径,以确保财会监督的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二是通过在部门中从严规范执法行为以推进高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财会监督过程,同时必须遵循国家财政部门颁布的有关制度执行准则,并确保所有执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关规章制度和执行管理工作紧密衔接,遵循执法检查持证到岗、检验与审核分开等各项管理工作程式,选案到处理,每个环节均依法进行检查工作,提高执法检查透明度,以工作程序的严谨确保工作结果,切实防止了执法检查风险,以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真正执法而为。
三是积极推进形成对违规违纪行为的问责追究机制,建议对相关违规违法单位实施相应惩戒措施和有关税收法律规定的严格监管,积极推动财务违规监督问责追究机制的形成,进一步明晰政府各级财政投入与使用主体的财务违规责任,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法制规定为准绳,对有关机关、单位等机构和个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进一步增强财会监督执法的威慑力。进一步提高财会监督效率,进一步扩大财会监督的正向外部效果。
四是通过制定各种有关财会监督工作的标准和细则,以法律为基础,便于实际工作能高效准确地进行财会监督,提高执法力量。改善当前立法中法条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等现实问题。尽可能的规范财会监督工作,让我国财会监督体系朝着更快更好方向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在当前时期,赋予了财会监督相较之前不同的能力和责任,其意义重大。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改进刻不容缓。行之有效的财会监督方式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秩序,而且能规范财政的运行,甚至能保证单位财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因此提升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才能得以促进,从而使得财政体系能深入改革并发展。从源头上抑制财会监督的违规违纪操作,制定出一套改革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模式。
通过引入G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从财会监督的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个层面对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进行剖析,包括政府监督层面的G省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机制日常运行情况、财会监督队伍建设、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检查和财会监督检查问题;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建项目和会计基础工作的七个方面;以及社会监督的第三方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发现其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成因,根据原因提出具体对策,如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完善顶层设计夯实、财政部门的主体职能、推动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合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强化财会监督结果运用;事业单位内部要完善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增强单位内部对财会监督的重视程度、优化单位内部财务人员、抓好内控制度建设、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财会监督氛围,合理运用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财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途径要有效,建立监督线索评估、筛查和反馈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加强财会监督的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七大“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十八大“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到十九大“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对权力的监督体系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财会监督,并与其他监督并列,共同构成党和国家的“十大监督”体系。既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对财会监督赋予了全新的定位,同时也对财会监督工作给定了新的标准。 事业单位不同于我国一般性质的机关或单位,而是特殊的社会公共组织,其资金主要由财政直接划拨。事业单位主要从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公众提供一系列服务;又在不同领域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经济活动,充当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其工作职责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人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推进的加速期,但是单一的监督形式已不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资金的使用的浪费、管理效率的低下、财经纪律松弛等问题屡次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财会监督作为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这三种监督的统称。通过确定财会监督的主体,可以发现财会监督主要是从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来开展工作。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对财会监督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本文以G省事业单位为例,通过总结财会监督对G省事业单位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管理监督、社会监督以及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相融合等方面,探讨改进对策,确保G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促进和实现财会监督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完善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调融合,形成互相配合、系统完善的国家监督机制。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财会监督的定位
张凤玲(2020)[1] 表示财会监督实现了基础性强、覆盖面广,全面包含了整个财政经济领域,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有助于构建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张学平(2020)[2]认为在十九大上明确提出强化现代化财政制度建设的要求,具体规范了要明确权责关系、协调财政资金、区域性平衡的中央及地方财政关系。全面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透明、科学以及约束力,按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改革税收制度,完善区县税务制度体系。财会监督将中央地方预算、税收、财政关系改革都包含在一起,并深化制度的构成与完善,确保改革的有效性。李嘉亮(2020)[3]认为财会监督工作需要在法律规定下开展,其主要职责是加强财政、会计监督效能,在国家财政大政方针上、制度建设上、地方债务、信贷业务、政府采购等相关领域的监督作用。财会监督作为十大监督之一,对财政部门权力约束、业务管理等都是进一步发挥其相关作用,形成坚决的反腐体系。
(2)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
在新时期下多角度看待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是确保能有效健全国家大监督格局和精准落实财经纪律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赵虎(2022)[4]认为财会监督不是以前意义上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也不是这三者之间的拼合,而是有机融合并得到升华。徐丹(2020)[5]指出在财政监督工作范围内,财政部门应该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主要责任制度。
2 核心概念辨识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辨识
2.1.1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特属于我国的工作组织,主要以科技、卫生、文化、林业、教育等相关活动为主,是以国有资产作为其支撑,由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等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是它成立的最大特性][31]。除法律授权外,事业单位均不是行政主体。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职责性质,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补贴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过进一步细分,将三大类事业单位分别划分成二十五小类。2011年,我国为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原有的三个类别重新划分成从事公益服务、从事生产经营以及行使行政职能[32]]。事业单位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不能用货币或者实物来衡量它所带来的价值和成果,因为其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性。
2.1.2 财会监督的内涵
(1)财会监督实施主体
财会监督根据监督主体不同,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部门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被监督的会计资料、信息化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统一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原始凭证规范性进行审查,对单位内部财政收支、经济业务真实性等进行监督。三是社会公众对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财政经济行为准则等进行监督。
(2)财会监督的对象
财会监督主要是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财经纪律执行度等多方面进行监督,用其保障在制度建设、贯彻执行等法律层面,促进单位平稳发展。从财会监督是十大监督中重要的组成部门这一角度来看,党和国家的各级政府及其下属机构都应该受到监督。所以财会监督的对象有各级人民政府、国有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人员。本文主要是从事业单位来进行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社会中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事业单位也属于其中之一。在代理委托关系的建立中,代理方是事业单位,受托方是社会公众。因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在此过程中发生。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政策行为等方面出现机会主义心理,利用自身权力获得利益,甚至损害集体利益,导致公共财政等资源被浪费,贪污腐败现象应运而生。由于非对称性的信息,导致监督困难。社会公众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并不容易发现问题。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需要被财会监督职能进行约束,以此来避免事业单位在自身工作中失效的风险发生[29]。
2.2.2 寻租理论
图洛克于1967年最先提出寻租理论的思想,但正式思想的形成是1974年克鲁格的研究中提出。寻租理论主要指事业单位利用自身权力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控,这种工作可能导致市场公平性缺失。少部分人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和周围群体带来超额好处,在实际过程中可能是现金、实物等有价值的物品。例如,在当前社会,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用对公经费进行私人接待,在普通人心中形成想要获得晋升机会或者取得政府采购资格,都要请客送礼的观念;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这些都表现出了监督管理职能有效性的缺失。因此,想要确保权力主体恪尽职守,提高权力的规范性,就必须要依靠财会监督的力量。通过财会监督确保政单位领导人及其相关人员不能享受特殊利益,普通人也不能进行利益输送,避免造成权力腐败、资源浪费等多重问题。
3 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9
3.1 政府监督 ........................................ 19
3.1.1 G省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机制日常运行情况方面 .............................. 19
3.1.2 财会监督队伍建设方面 ................................ 20
4 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问题成因分析 ....................... 27
4.1 政府监督层面 ........................... 27
4.1.1 财会监督法律体系不健全 ......................................... 27
4.1.2 财会监督队伍能力建设不足 ................ 27
5 提高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效果的相关对策 ...................... 33
5.1 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 .................................... 33
5.1.1 完善顶层设计 .................................. 33
5.1.2 夯实财政部门的主体职能 .................................. 33
5 提高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效果的相关对策
5.1 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
5.1.1 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积极推进规范财会监督法律法规,完善实际发展中财会监督的理论基础,总结当前财会监督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明确财会监督的内涵、外延、具体主管单位、监管对象,各部门在协同过程中需要参与的工作和实施范围。确保财会监督的完整性,做到了管理与监察全口径,以确保财会监督的工作依法依规进行。
二是通过在部门中从严规范执法行为以推进高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财会监督过程,同时必须遵循国家财政部门颁布的有关制度执行准则,并确保所有执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关规章制度和执行管理工作紧密衔接,遵循执法检查持证到岗、检验与审核分开等各项管理工作程式,选案到处理,每个环节均依法进行检查工作,提高执法检查透明度,以工作程序的严谨确保工作结果,切实防止了执法检查风险,以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真正执法而为。
三是积极推进形成对违规违纪行为的问责追究机制,建议对相关违规违法单位实施相应惩戒措施和有关税收法律规定的严格监管,积极推动财务违规监督问责追究机制的形成,进一步明晰政府各级财政投入与使用主体的财务违规责任,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法制规定为准绳,对有关机关、单位等机构和个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进一步增强财会监督执法的威慑力。进一步提高财会监督效率,进一步扩大财会监督的正向外部效果。
四是通过制定各种有关财会监督工作的标准和细则,以法律为基础,便于实际工作能高效准确地进行财会监督,提高执法力量。改善当前立法中法条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等现实问题。尽可能的规范财会监督工作,让我国财会监督体系朝着更快更好方向发展。 6 结论与展望
在当前时期,赋予了财会监督相较之前不同的能力和责任,其意义重大。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改进刻不容缓。行之有效的财会监督方式不仅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秩序,而且能规范财政的运行,甚至能保证单位财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因此提升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才能得以促进,从而使得财政体系能深入改革并发展。从源头上抑制财会监督的违规违纪操作,制定出一套改革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模式。
通过引入G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从财会监督的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个层面对G省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进行剖析,包括政府监督层面的G省财政部门财会监督机制日常运行情况、财会监督队伍建设、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检查和财会监督检查问题;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建项目和会计基础工作的七个方面;以及社会监督的第三方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发现其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成因,根据原因提出具体对策,如政府层面要强化财会监督的有效性,完善顶层设计夯实、财政部门的主体职能、推动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监督合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强化财会监督结果运用;事业单位内部要完善财会监督管理体系,增强单位内部对财会监督的重视程度、优化单位内部财务人员、抓好内控制度建设、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社会层面要营造良好的财会监督氛围,合理运用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财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途径要有效,建立监督线索评估、筛查和反馈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加强财会监督的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海格通信连续并购绩效研究2017-07-10
- 资本多元化对河北省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驱动作用研究2017-09-26
- 女性高管与上市公司财会融资优序2017-12-26
- T化工企业财会应收账款风险度量模型及信用政策优化...2018-01-30
-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K房地产公司财会风险预警体系研究2018-02-13
- 不同金融发展程度下财会柔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2018-03-01
- 重庆水务营运财会风险管理研究2018-03-18
- 传媒企业借壳上市财会问题及对策研究2018-04-16
- 电子商务模式下京东商城的内部财会控制研究2018-04-20
- “营改增”对房地产业影响效应财会管理分析201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