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思考——基于全球价
时间:2022-05-17 来源:51mbalunwen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的基本事实表明,加工贸易类企业不同于一般贸易企业,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对进口中间品有更加积极的响应,这更加坚定了一点,即该类型企业的“学习效应”。因而,政府的政策应当更加关注此类企业,适当时有必要对其政策倾斜,加大对其扶持,从而促进其自主创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政府采取扭曲要素价格等多种政策措施,并且中国凭借着自己所具有的巨额人口红利以及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快速参与到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之中,此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形成了“大进大出”的国际贸易格局,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张,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截至 2020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 49751 亿美元,是 2001 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788 亿美元)的 63倍多,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的 14%,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各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原材料及其他要素价格快速上涨,使得依赖于以较低劳动力价格为代表的生产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此情形下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显得不可持续。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其出口产品质量在国际上丧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由于不断面临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部分甚至不得不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中高端技术出口产品近几年来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势力的打压,例如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的实施,贸易战的爆发等。事实上,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依靠“量”的扩张来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出口产品质量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集中体现,推动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无疑是实现中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将中国打造为贸易和质量强国的核心要点。
自中国成为 WTO 成员国以后,中间品——诸如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和部分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得益于与进口关税相关的政策的落实,中国企业迎来了进口国外核心技术以及出口零部件的重要契机。并且随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深入,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活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中国企业目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国产关键零件配件和中间品的质量大多处于偏低水平,不利于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文先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优势,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新局面为背景出发,说明出口产品质量是当代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并且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说明进口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关键影响。进而从进口中间品、全球价值链、产品质量的基本含义、测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等相关文献作为切入口,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而后,本文对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分类、规模地位和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还对进口中间品是如何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机制分析。运用 2000-2013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并且实证检验了进口中间品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最后在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应的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梳理了当前研究进口中间品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背景,进一步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并对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基本思路框架做出简要的概述。最后,本章还总结了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难点以及本文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进口中间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包含对进口中间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定义和测算方法等,还有出口产品质量的基本含义、几类测算出口产品质量的方法,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对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的相关文献。最后,对所总结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
第三章,进口中间品现状分析。本章对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和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整理,随后通过运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自行整理了 1998-2020 年间进口贸易总额、进口中间品总额、进口中间品总额占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以及各类型中间品所占中间品比重的变化趋势,对中间品的规模地位和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
第四章,作用机制。进口中间品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本章主要从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多元化效应以及全球价值链效应三个角度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对具体的实证操作过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数据的处理,模型的构建,相关变量的选取。而后,对相应的回归结果进行说明,并且对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用构造的两个工具变量和两阶段 GMM 方法进行回归。其次,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总样本进行分类,并分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进口中间品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在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进口中间品相关研究
一、 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
先前存在一部分学者对进口与生产率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通过实证得出进口会促进生产率这一结论。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与国际分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进口中间品上。但是由于数据的限制,最初的研究仅限于宏观行业层面,大多数学者得出进口中间品对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影响重大,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间品与生产率研究的兴趣。随着企业层面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学者们对生产率的研究开始逐步转移至企业层面。而企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绩效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Coe 和 Helpman(1995)通过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扩大进口产品种类和来源的规模来实现。Amiti 等(2007)运用印度尼西亚的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对进口中间品的关税的征收来实现。即使对数据进行更换,前述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如 Topalova 和 Khandelwal(2011)的研究是基于印度数据进行的; Kasahara 和 Rodrigue(2008)利用智利制造业的数据,Yu(2015)利用中国企业数据,对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作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与大多数研究相符合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智利还是中国,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
此外,国内学者对这一热门话题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例如,曹亮和王书飞(2012)运用 PSM 方法,减少了可能产生的反向因果关系,实证结果得出进口中间品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影响不同,相比较于小规模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大规模企业的全要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另有学者,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具有学习效应,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即通过对中间品中所蕴含先进技术的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熊力治,2013)。与 Coe 和 Helpman(1995)的研究结论类似,张杰和郑文平(2014)也得出中间品进口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的结论。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
一、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Balassa(1967)首先提出一种垂直专业化的概念,他认为由于国际分工导致商品的连续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一条垂直贸易链,因而各国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对生产环节进行选择,并由此将其附加值化。基于以上概念,许多学者又在构建单国模型的条件下提出了衡量全球价值链指标的相关方法。如 Koopman 等(2012)运用二次规划法,在运用中国进出口海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中国非竞争模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并由此计算了中国国内贸易的增加值;在 Koopman 等(2012)所提出的方法的基础上,Ma 等(2015)通过对已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中国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得出国民收入和中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但王直等(2015)认为单国模型计算全球价值链存在很多弊端,无法通过一国进口品和出口品情况来确定其来源地和目的地,更无法对国内增加值借助中间品折返本国这一现象做出合理阐释。随后有学者运用多国和国际模型来分析全球价值链的问题。Johnson 和 Noguera(2012)利用增加值出口的概念以及测度方法,使用基于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数据对各国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实证检验;Timmer 等(2014)通过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将最终品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其将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视为最终品增加值的核心要素,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对低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依赖,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的环节;Wang等(2013)构建多层面贸易流量分解法,主要囊括了双边、国家、双边-部门以及行业等层面,其将总出口分解为 4 个大部分(包含 16 个小部分),进一步构建了由官方贸易总值统计以至于贸易增加值统计的一系列完整的核算法则。 第三章 进口中间品现状分析 .......................... 18
第一节 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和分类 ............................. 18
一、 中间品的定义 ............................ 18
二、 中间品的分类 .......................... 18
第四章 作用机制 ............................... 23
第一节知识溢出效应 ........................... 23
第二节中间品进口多元化效应 ...................... 23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26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6
一、 数据来源 .............................. 26
二、 数据处理 .................................. 26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 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透彻的研究进口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企业数据库两套数据。其中,企业层面的各种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这一企业层面的数据,测算被解释变量出口产品质量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这一数据。现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时间段为 1998-2013 年,海关企业数据库时间段为 2000-2015 年,考虑到两套数据涉及的年份,研究期间选定为 2000-2013 年。在对两套数据库进行清洗以及匹配后,本研究运用匹配完成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指标测算和实证分析。
二、 数据处理
(一) 工业企业数据
2000-2013 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包含全部国有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统计口径中制造业占比 90%以上,该数据库报告了企业两类信息:一类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法人代表、企业名称等),另一类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利润等)。工业企业样本量大,指标多,时间序列长,但存在着样本错配、指标缺失、指标异常、样本选择和测量误差等诸多问题(聂辉华等,2012)。因此在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之前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生成一个以企业 ID 和年份为二维的面板数据,来解决企业在中途更变企业代码的问题。借鉴 Brandt 等(2012)方法,采取序贯识别法,分别根据企业代码、企业名称和其他信息识别出同一企业。其次,统一了 2000-2013 年4 位码行业代码。最后,由于一些关键性指标的原始数据在统计上存在缺失或错误,删除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等关键指标有缺失或负值的企业样本,删除雇员人数小于 8 人的企业样本以及不满足会计准则的观测值。
(二) 海关数据库
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了企业层面的信息,但出口产品质量需要产品层面的数据,因此需要采取 2000-2013 年海关数据库。该数据包括每个企业每种产品进出口的月度数据,主要有三类:一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邮编、电话等),二是贸易信息(如贸易额、贸易状态、贸易产品数量等),三是贸易模式信息(如进出口对象国家、贸易类型、贸易模式等)。首先是对总的海关数据进行处理:1、删除企业名称、企业 ID、产品 HS代码信息确实的样本;2、删除名称中含有“贸易”、“进出口”、关键词的企业,以避免中间贸易对于产品价格的扭曲。3、将海关数据分为两部分,出口海关数据和进口海关数据,并做出进一步处理。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现有文献主要从进口中间品的多元化水平、中间品的质量以及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方式等角度来研究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却忽视了从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来考察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伊始至今,中国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原材料的优势,由初期依靠着“加工贸易”的方式逐渐在国际分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前中间品贸易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内部分工程度的逐步深入,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角色的份量越来越重。中国正从一个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并且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愈加深入,如何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此为基础对进口中间品如何能够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进行研究。利用 2000-2013 年中国海关以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以后,计算出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进行了计算。并从全
球价值链角度出发,考察中间品将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如下结论:
第一,从整体上来看,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使用中间品进口关税税率以及中间品进口来源国真实汇率作为工具变量,并且用广义矩估计控制内生性问题,同时变换计量方法用分位数回归后得出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这说明进口中间品总额的增加确实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
第二,进口中间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也会因进口中间品的来源国和技术水平以及企业进口中间品的贸易类型和所有制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其一,对不同技术水平中间品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目前生产能力与中低技术的中间品能更好地匹配,因此中低技术的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比其他等级的技术水平更强。其二,对来源于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的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发现,来源于经合组织国家的中间品进口由于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对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政府采取扭曲要素价格等多种政策措施,并且中国凭借着自己所具有的巨额人口红利以及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快速参与到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之中,此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形成了“大进大出”的国际贸易格局,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张,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截至 2020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到 49751 亿美元,是 2001 年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788 亿美元)的 63倍多,占世界总出口额比重的 14%,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各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原材料及其他要素价格快速上涨,使得依赖于以较低劳动力价格为代表的生产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此情形下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显得不可持续。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其出口产品质量在国际上丧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由于不断面临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部分甚至不得不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中高端技术出口产品近几年来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势力的打压,例如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的实施,贸易战的爆发等。事实上,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依靠“量”的扩张来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出口产品质量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集中体现,推动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无疑是实现中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致力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并将中国打造为贸易和质量强国的核心要点。
自中国成为 WTO 成员国以后,中间品——诸如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和部分关键零部件等——的进口关税大幅度下降,得益于与进口关税相关的政策的落实,中国企业迎来了进口国外核心技术以及出口零部件的重要契机。并且随着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深入,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的生产和出口活动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全球价值链中,由于中国企业目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低,导致国产关键零件配件和中间品的质量大多处于偏低水平,不利于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文先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所运用的优势,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新局面为背景出发,说明出口产品质量是当代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并且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说明进口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关键影响。进而从进口中间品、全球价值链、产品质量的基本含义、测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影响关系等相关文献作为切入口,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而后,本文对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分类、规模地位和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还对进口中间品是如何影响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机制分析。运用 2000-2013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并且实证检验了进口中间品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最后在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应的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梳理了当前研究进口中间品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背景,进一步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并对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基本思路框架做出简要的概述。最后,本章还总结了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难点以及本文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进口中间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主要包含对进口中间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定义和测算方法等,还有出口产品质量的基本含义、几类测算出口产品质量的方法,此外,还进一步讨论了对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的相关文献。最后,对所总结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
第三章,进口中间品现状分析。本章对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和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整理,随后通过运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自行整理了 1998-2020 年间进口贸易总额、进口中间品总额、进口中间品总额占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以及各类型中间品所占中间品比重的变化趋势,对中间品的规模地位和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
第四章,作用机制。进口中间品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本章主要从知识溢出效应、中间品进口多元化效应以及全球价值链效应三个角度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对具体的实证操作过程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数据的处理,模型的构建,相关变量的选取。而后,对相应的回归结果进行说明,并且对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用构造的两个工具变量和两阶段 GMM 方法进行回归。其次,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总样本进行分类,并分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进口中间品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在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进口中间品相关研究
一、 进口中间品与生产率
先前存在一部分学者对进口与生产率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通过实证得出进口会促进生产率这一结论。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与国际分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进口中间品上。但是由于数据的限制,最初的研究仅限于宏观行业层面,大多数学者得出进口中间品对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影响重大,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间品与生产率研究的兴趣。随着企业层面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学者们对生产率的研究开始逐步转移至企业层面。而企业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绩效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成为主要的研究内容。
Coe 和 Helpman(1995)通过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扩大进口产品种类和来源的规模来实现。Amiti 等(2007)运用印度尼西亚的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减少对进口中间品的关税的征收来实现。即使对数据进行更换,前述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如 Topalova 和 Khandelwal(2011)的研究是基于印度数据进行的; Kasahara 和 Rodrigue(2008)利用智利制造业的数据,Yu(2015)利用中国企业数据,对中间品进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作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与大多数研究相符合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智利还是中国,进口中间品对企业生产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
此外,国内学者对这一热门话题也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例如,曹亮和王书飞(2012)运用 PSM 方法,减少了可能产生的反向因果关系,实证结果得出进口中间品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影响不同,相比较于小规模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大规模企业的全要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另有学者,研究发现进口中间品具有学习效应,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即通过对中间品中所蕴含先进技术的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熊力治,2013)。与 Coe 和 Helpman(1995)的研究结论类似,张杰和郑文平(2014)也得出中间品进口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率的结论。
第二节 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
一、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Balassa(1967)首先提出一种垂直专业化的概念,他认为由于国际分工导致商品的连续生产过程被分割成一条垂直贸易链,因而各国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对生产环节进行选择,并由此将其附加值化。基于以上概念,许多学者又在构建单国模型的条件下提出了衡量全球价值链指标的相关方法。如 Koopman 等(2012)运用二次规划法,在运用中国进出口海关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表建立了中国非竞争模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并由此计算了中国国内贸易的增加值;在 Koopman 等(2012)所提出的方法的基础上,Ma 等(2015)通过对已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中国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得出国民收入和中国出口贸易国内增加值。但王直等(2015)认为单国模型计算全球价值链存在很多弊端,无法通过一国进口品和出口品情况来确定其来源地和目的地,更无法对国内增加值借助中间品折返本国这一现象做出合理阐释。随后有学者运用多国和国际模型来分析全球价值链的问题。Johnson 和 Noguera(2012)利用增加值出口的概念以及测度方法,使用基于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数据对各国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实证检验;Timmer 等(2014)通过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将最终品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其将资本收入和劳动报酬视为最终品增加值的核心要素,他们的研究表明,由于对低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的依赖,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的环节;Wang等(2013)构建多层面贸易流量分解法,主要囊括了双边、国家、双边-部门以及行业等层面,其将总出口分解为 4 个大部分(包含 16 个小部分),进一步构建了由官方贸易总值统计以至于贸易增加值统计的一系列完整的核算法则。 第三章 进口中间品现状分析 .......................... 18
第一节 进口中间品的定义和分类 ............................. 18
一、 中间品的定义 ............................ 18
二、 中间品的分类 .......................... 18
第四章 作用机制 ............................... 23
第一节知识溢出效应 ........................... 23
第二节中间品进口多元化效应 ...................... 23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26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6
一、 数据来源 .............................. 26
二、 数据处理 .................................. 26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 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透彻的研究进口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企业数据库两套数据。其中,企业层面的各种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这一企业层面的数据,测算被解释变量出口产品质量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这一数据。现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时间段为 1998-2013 年,海关企业数据库时间段为 2000-2015 年,考虑到两套数据涉及的年份,研究期间选定为 2000-2013 年。在对两套数据库进行清洗以及匹配后,本研究运用匹配完成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指标测算和实证分析。
二、 数据处理
(一) 工业企业数据
2000-2013 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样本包含全部国有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统计口径中制造业占比 90%以上,该数据库报告了企业两类信息:一类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法人代表、企业名称等),另一类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营业利润等)。工业企业样本量大,指标多,时间序列长,但存在着样本错配、指标缺失、指标异常、样本选择和测量误差等诸多问题(聂辉华等,2012)。因此在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之前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生成一个以企业 ID 和年份为二维的面板数据,来解决企业在中途更变企业代码的问题。借鉴 Brandt 等(2012)方法,采取序贯识别法,分别根据企业代码、企业名称和其他信息识别出同一企业。其次,统一了 2000-2013 年4 位码行业代码。最后,由于一些关键性指标的原始数据在统计上存在缺失或错误,删除工业增加值、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等关键指标有缺失或负值的企业样本,删除雇员人数小于 8 人的企业样本以及不满足会计准则的观测值。
(二) 海关数据库
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了企业层面的信息,但出口产品质量需要产品层面的数据,因此需要采取 2000-2013 年海关数据库。该数据包括每个企业每种产品进出口的月度数据,主要有三类:一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邮编、电话等),二是贸易信息(如贸易额、贸易状态、贸易产品数量等),三是贸易模式信息(如进出口对象国家、贸易类型、贸易模式等)。首先是对总的海关数据进行处理:1、删除企业名称、企业 ID、产品 HS代码信息确实的样本;2、删除名称中含有“贸易”、“进出口”、关键词的企业,以避免中间贸易对于产品价格的扭曲。3、将海关数据分为两部分,出口海关数据和进口海关数据,并做出进一步处理。 第六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现有文献主要从进口中间品的多元化水平、中间品的质量以及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方式等角度来研究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却忽视了从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来考察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伊始至今,中国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原材料的优势,由初期依靠着“加工贸易”的方式逐渐在国际分工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前中间品贸易随着产品生产过程的内部分工程度的逐步深入,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角色的份量越来越重。中国正从一个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并且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愈加深入,如何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此为基础对进口中间品如何能够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进行研究。利用 2000-2013 年中国海关以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对数据进行筛选清洗以后,计算出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程度进行了计算。并从全
球价值链角度出发,考察中间品将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如下结论:
第一,从整体上来看,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使用中间品进口关税税率以及中间品进口来源国真实汇率作为工具变量,并且用广义矩估计控制内生性问题,同时变换计量方法用分位数回归后得出的结论依然是稳健的。这说明进口中间品总额的增加确实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
第二,进口中间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也会因进口中间品的来源国和技术水平以及企业进口中间品的贸易类型和所有制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其一,对不同技术水平中间品的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目前生产能力与中低技术的中间品能更好地匹配,因此中低技术的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比其他等级的技术水平更强。其二,对来源于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的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发现,来源于经合组织国家的中间品进口由于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对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汇率对俄罗斯对外贸易的影响2018-01-30
- 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18-03-09
- 京津冀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2018-03-18
- 中国农产品企业国际贸易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2018-03-28
- 结构突变下国际原油价格与中美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2018-04-20
- 我国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对区域碳排放差异贸易影响2018-05-31
- 中国出口对国内消费贸易需求的挤出效应研究2018-06-25
- 中国对西亚四国出口贸易的驱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018-07-14
- 碳补贴政策下供应链企业一体化国际贸易策略选择2018-07-29
- 碳配额不同分配机制下供应链碳减排策略及国际贸易...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