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预算松驰影响实证研究
时间:2015-01-24 来源:www.inibin.com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企业组织的角度看,影响预算松他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为预算管理系统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诱导报酬方案和预算参与;另一类是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风险偏好、行为因素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早期对预算松池研究是以预算管理系统为出发点,研究预算管理系统自身的特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仅仅从预算管理系统的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预算松弛行为。
预算松弛行为问题对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对企业预算松弛行为的研究主要是规范式研究,缺乏深入的分析与实证证据。本文从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解释,并采用实验的方式对其进行验证,形成的结论能够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有意义得补充,并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明确预算松她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一个有效的预算松驰治理措施,这对推行预算管理的广大企业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风险偏好的角度进行预算松弛研究,能够帮助企业对预算松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针对风险偏好对预算松弛的作用分配预算任务以及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企业成功实施预算管理起到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
........................
1.2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2.1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要求,本研究的在大量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对研究的总体设计。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方式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研究所需的问卷和实验,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最后形成结论。基于整体研究框架,本文分为七个章节,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描述了选题背景和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阐明了研究动机,界定了研究对象,并设定了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整体研究思路。
第二章为相关文献回顾,在这一章中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探求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为假设检验的提出奠定基础。
第三章提出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人性假设。主要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风险决策理论和风险偏好组合理论,提出了本文的理论立足点。
第四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根据理论基础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五章实验研究方法设计,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研究假设对所要研究的变量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设计了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进行实施。
第六章为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在这一部分主要是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
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和建议。对实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为企业预算管理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研究中的创新点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
第2章文献回顾
2.1预算松驰相关文献回顾
2.1.1预算松她定义
国外的预算松她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Cyert&Marcli (1963) 最早提出松她的概念,认为预算松她源于谈判过程。而Schiff&Lewin (1970) 最早明确提出了“预算松弛行为”可操作性概念,他们提到:管理者有需求在松弛的环境中运作,在制定预算过程中管理者通低估收益、高估成本来建立松弛。实证研究表明,组织中确实存在显著的预算松池行为现象。
Young(1985)[5]认为当把预算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时,预算松弛是指员工有意低估其产能的部分。Lukka(1988)[u]把预算松弛定义为预算责任人故意低估预算目标,使其容易达到的行为,因此预算松弛是相对于预算真实而言的预算现象。Waller(1988)则认为预算松她是指制定超出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需的那部分资源的行为。Chow(1991)将预算松驰定义为使得预算目标低于期望水平的一种故意的干扰。Dunk&Nouri(1998f4]在研究中对以上定义进行了综合,认为预算松弛是预算责任人为顺利完成预算任务在预算活动中有意低估的收入或产能、高估的成本或资源的行为。这个定义明确指出预算松弛是在完成预算任务时所发生的,对预算松弛的定义有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我国学者对预算松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对预算松驰也给出了较为确切的定义。余增彪(2001) 揭示了预算松弛的本质,即预算松弛行为是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在一种信息不对称且利益相背情况下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
综合以上预算松弛的定义,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预算松弛界定为当把预算的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评价的标准时,预算执行者为了顺利完成预算并获取更多的收益,向上级有意的歪曲其的生产能力从而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的行为。
........................
2.2风险偏好相关文献回顾
偏好这一词汇的提出是源于消费理论,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消费者会按照自己的主观购买欲望对可供选择的商品进行排序,而消费者的选择取决于他对商品的偏爱喜好程度,即偏好。而风险偏好的概念是基于风险容忍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而言风险偏好是指个体在面对风险所导致的不确定时所表现出的态度。
国内也有学者展开对风险偏好的研究。我国学者王重鸣[34]通过研究将风险偏好划分为四种类型:理智型、风险追寻型、风险逃避型、复杂型,并发现风险偏好类型与风险任务特征(风险性和收益性等)的交互作用会对风险的判断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风险判断是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既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判断模式来表征,也不是损失值、获益值、损失概率的简单组合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剑虹和施建锋[35]为检验组合理论有关风险偏爱模式的假设而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设立了两种不同的恒定的期望值条件,60名被试者需要对不同风险来源和不同风险水平的抽彩方案进行偏爱排序。研究结果发现决策者对备择方案的偏好程度随着方案的风险水平的增加会出现增加和降低两种情况。李怀祖(1993f6]认为风险偏好是决策学、行为经济学中重要的基础假设,风险偏好表示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的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风险偏好是人的一种性格特质,这种性格特质会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在本文中,风险偏好主要描述预算责任人在制定预算时对待风险的态度。按照预算责任人对风险容忍程度,将预算责任人分为风险喜好和风险厌恶两种类型。
........................
第3章理论基础及人性假设................16
3.1理论基础...................16
3.1.1行为主义理论................16
第4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21
4.1诱导报酬方案与预算松弛...................21
4.2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21
第5章实验研究方法设计..................25
5.1实验研究方法...................25
5.2统计分析方法...............25
第6章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
6.1实验效度分析
实验后问卷在实验完成后由实验参与者填写,主要用于测试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实验条件和实验环节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参与者对实验任务和实验情景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实验参与者按着里克特量表的尺度回答相关问题,即从"1”到“5”分别代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五个程度。
(1)对信息不对称的检验
以下问题用于检验实验过程中对信息不对称的控制:
A1;上级(主持人)知道我在每轮的预计成功转换个数和实际成功转换个数;
A2:我上报真实的预算是来自于上级(主持人)所带来的压力。
实验数据表明实验者认为上级并不知道他在每轮的预计成功转换个数和实际成功转换个数,并且也没有因为上级的压力而上报真实的预算,表明实验对信息不对称的控制是成功的。
.......................
第7章结论和建议
7.1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心理学与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着力于研究预算责任人的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她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的假设,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有关假设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预算松她,但是在真实诱导报酬方案下,预算松弛问题还是存在的。预算责任人通过预算松弛来规避风险,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预算责任人通过松她规避风险的程度不同,因此相比风险喜好的预算责任人,风险厌恶的预算责任人要制定更多的松弛。同时,实验研究结果还表明预算松她与预算责任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
(2)诱导报酬方案和风险偏好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因此企业在通过诱导报酬方案来治理预算松弛时要考虑到风险偏好因素的影响。
(3)当不确定性增加时,预算松她也会随之增加,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预算责任人所增加的预算松她不同。当预期收益增加时,预算松她会减少,但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预算责任人所减少的预算松弛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因此风险偏好主要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收益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预算松弛作用探析201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