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会计学 > 正文

控股东权质押对企业会计信息量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1-01-24 来源:51mbalunwen.com作者:vicky
笔者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编制质量之间的关系,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股票市场表现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编制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股票市场表现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编制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关系的影响。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股权质押实质是股票出质人为了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来获得一定数目的贷款,或者是为第三方的贷款提供担保,从而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票质押给该类金融机构的个体行为。自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并对股权出质登记做出统一规定后,股权质押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融资方式在 A 股上市公司中迅速增加。2013 年之前股权质押主要以场外质押为主,是质押人到中国结算公司办理,手续较为复杂。从 2013 年开始,证券公司作为中介被允许展开股权质押业务,同时将质押程序标准化,场内质押发展迅速。当控股股东有资金需求时,通常选择股权质押方式来缓解融资约束,该方式相较于银行贷款门槛较低且耗时短。同时 2015-2016 年国家颁布一系列关于股东减持的新规,使得减持行为受到较多限制,并且股权质押式融资能避免减持套现带来的股价下跌风险和减持过多而丧失控制权的风险。因此股权质押相较于银行贷款以及股份减持更加受到上市公司偏爱。
根据 Wind 数据统计,从 2013 年以来我国股权质押式回购交易开始大幅增加,股权质押规模增长迅猛。近年来,股权质押次数呈井喷式增加,2016 年以及 2017 年 A 股上市公司质押次数增长率均超60%。沪深两市中股权质押规模较大,2018年度A股中共有3869家上市公司,其中进行了大股东股票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超过 50%,累计质押次数高达16364 次,累计参考市值为 17090 亿。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由于融资渠道相较于国有企业较为狭窄,股权质押行为更加频繁。据统计在 2018 年中,有 69.5%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其中有 152 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超过 80%。可见股权质押在上市公司中受到青睐,股权质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股东的融资约束问题,但也为上市公司增添了不安定因素,当股价持续下跌至警戒线,会对控股股东自身的股份价值、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在 2016 年初、2017 下半年及 2018 年等股票市场大幅下跌阶段,股权质押“爆雷”频现,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股权质押成为资本市场热议话题。
......................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股票市场表现和股权制衡程度的调节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其次是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简要介绍,再者是描述研究方法和路线,最后是简述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为后文起到统领性作用。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一部分是对股权质押、会计信息质量、股票市场表现以及股权制衡进行定义。其次,对相关的理论进行阐述,其中包括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最后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进行梳理,并且对股票市场表现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决策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
第三章: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本章根据上述章节中的理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其次是考虑调节变量的影响,进而提出本文的假设。
第四章:研究设计。本章首先介绍样本来源、对所研究变量进行定义以及说明变量的计算方法,再根据假设建立模型,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依据。
第五章: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首先对本文所选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其次对全样本进行回归检验,并分析检验结果。稳健性检验部分,本章首先采用倾向匹配分析法探究,其次是更换因变量的度量方法,检验主回归的稳健性,并根据回归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是更换调节变量的衡量指标,检验两个调节效应的稳健性,并根据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章总结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了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明晰了股票市场表现与股权制衡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一些关于监管机构、资本市场管理、上市公司决策的有效建议,最后说明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是股票出质人通过将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票质押给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或担保的个体行为。由于公司法最早缺少股权质押的相关规定,关于质押担保制度的正式规定是于 1995 年 10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担保法》中有相应介绍。2007 年10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施的《物权法》再次指明了股东的股份可以进行质押。同时股权质押也包括部分限制条件,2004 年颁布《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其中的主要规定包括“股东股权质押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不得延期”、“上市公司在同一家证券公司质押的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全部流通股份数的 10%”、“上市公司被质押的总股份数不得超过其全部流通股份的 20%”[1]。股权质押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受到上市公司的偏爱,近年来呈井喷式增加。
股权质押过程不涉及任何实物转移,同时也不会影响股东在企业内按照其股份所享有的相应权利及利益。股权质押相较于传统的贷款和发债融资,省去了繁琐的手续以及诸多中间费用的开支,与股东股份减持相比,带来的股价下跌以及控制权转移风险相对较低。股权质押这一新型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权力性。进行股权质押的股东仍然享有财产性权利,即对公司的财产和收益拥有所有权。而质押权人则无法拥有股东因公司股份所享有的决策权、控制权等。第二、非实物性。股权非实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股权登记证则是其唯一的证明,当其质押至第三方金融机构时不涉及实物的转移,这与通常的资产质押不同。第三、快捷性。股权质押相较于银行贷款,对公司各项财务指标没有相应的要求,程序也较为简单。第四、风险性。股权质押本身存在较多的风险性,质押物的价值与股价息息相关,当股价下跌时,质押物的价值下降,会带来一定的风险[2]。
图 3-1 机理分析图
................................

2.2 相关理论基础
本文为了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此梳理相关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根据上述理论基础的分析,为后文研究假设的提出进行了铺垫。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其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随后逐渐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G.Akerlof、M.Spence 和 J.E.Stigjiz 在发现该现象后于 1963 年首次提出。随后乔治·阿克尔洛夫于 1970年,在对旧车交易市场的研究中进一步阐明了该问题,并发表著作《The Market forLemons》,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旧车交易市场中由于买家对所售旧车的了解甚少,卖家会利用这一优势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将优劣车辆定价相同,而卖方不了解信息无法识别好坏,只会相应付均等的价钱,这使得好车车主利润较低进而被迫退出二手车市场,使得旧车交易市场中次品充斥。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相同的,信息掌握程度较高的一方在交易中更有优势。
信息不对称使得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会获得更多的利益,按照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点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前者会导致逆向选择,后者会导致道德危机。对于前者而言,是指在合同签订前双方所掌握信息量不同,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信息,卖方通常会选择不愿意公开真实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等方式,与买方签订合同,损害买方利益获得超额收益。而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在签订契约后改变其自身行为,损害他人利益[9]。在市场上,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管理人员掌握了大量真实的公司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动态的内部信息,可能利用各种方式操控该类信息向外部投资者展现一种设定好的公司状况,使得外部投资者会投资一个看似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同时在市场中,外部投资者及中小股东无法充分的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主要是靠财务报表以及一些临时公告等,对其的监管力度相对较低且其监管成本较高。这使得中小股东以及外部投资者无法对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形成良好的监督制约,无法对其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有效约束,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可能会采用各种方式如关联方交易等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来获得私人收益。
............................

3.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25
3.1 机理分析 .............................. 25
3.2 研究假设 ....................... 26
4. 研究设计 ......................................... 31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1
4.2 变量定义 .................. 32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39
5.1 描述性统计 ....................... 39
5.2 统计检验 ........................... 40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如表 5-1 所示,展示了主要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以及标准差,初步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中股权质押和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等情况。结果如下:
表 5-1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由表 5-1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可得,首先,控股股东是否股权质押(Pledge),其平均值为 0.695,中位数为 1,可得,有 69.5%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较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Pledge rate),其平均值为 0.352,中位数 0.264,在所选的六年样本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质押率为 35.2%,比率相对较高。其次,对本文所选因变量会计信息质量(Quality)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会计信息编制质量(M-Quality)均值为 0.978,中位数为 1,由此可见我国近几年的会计信息编制质量处于较高水平;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D-Quality)的均值为3.051,中位数为 3,可以看出在这六年的样本数据中,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整体水平处于中等;从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处于中等水平,但仍然存在着较多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会计信息以及操纵会计信息披露来达到特定目的行为屡见不鲜,后文会通过细致的实证分析来探索该问题。
.........................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自 2013 年来,股权质押在 A 股上市公司中爆发式增加,拓展了股东的融资方式,缓解其融资约束,在上市公司中备受青睐。但股权质押是一把双刃剑,在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股权质押的质押物为股票,其关键因素在于股价,而股价具有较强的波动性。控股股东面临由于质押物价值下降带来的偿债压力、控制权转移风险等不利影响,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市值管理动机,干涉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而粉饰会计信息内容以及操控会计信息披露作为短期市值管理的常用方式,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是否会通过粉饰和扭曲会计信息的内容以及操纵会计信息的披露来达到稳定提升股价的目的?同时上市公司股价与股市行情密切相关,公司会根据股票市场行情来做出相应决策,那么股票市场表现是否会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而言,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内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公司的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产生何种影响?遂本文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而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借助通信模式,从会计信息传输过程入手将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会计信息的生成和编报、会计信息披露、使用者解读”。并从信息提供者角度出发,研究会计信息传输的前两个阶段,会计信息的生成和编报、会计信息披露,同时根据这两个阶段本文将会计信息分为两个方面,包括内容和披露。并根据该划分,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会计信息编制质量以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那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会对会计信息编制质量以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均会产生相应影响,同时股票市场表现和股权制衡度的不同是否会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信息编制质量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关系会产生相应影响。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