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国际贸易 > 正文

中国畜产品进口国际贸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时间:2020-10-08 来源:51mbalunwen作者:vicky
产品进口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影响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拟从理清、辨析中国畜产品进口特征开始,在对中国畜产品进口特征及其原因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运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分别分析中国畜产品的进口贸易对国内外市场畜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最后分析了畜产品进口对畜产品产业的综合影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入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同时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新西兰、澳大利亚作为牛羊肉生产大国,2008 年以来中国先后与其签订自贸协定;2015 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有效推进,中国逐渐开放了内陆地区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解除了与巴西之间进口牛肉的禁令,同时中国也在 2017 年解除了与美国之间 2004 年签订的牛肉进口禁令,这一系列的举措在最大程度上开放了中国的肉类畜产品市场,促进了中国肉类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此同时贸易规模也增长迅速,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在世界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但其贸易失衡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中国畜产品在 2000 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逆差额为 0.08 亿美元,中国也从此成为畜产品净进口国家。直到 2018 年,我国畜产品进出口总额到达 353.8 亿美元,其中进口额 285.2 亿美元,出口额 68.6 亿美元,贸易逆差 216.6 亿美元,相比 2000 年,贸易逆差增加了 216.52 亿美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猪肉进口 119.3万吨,牛肉进口 103.9 万吨,羊肉进口 31.9 万吨,与此同时猪肉出口量 5.1 万吨,牛肉羊肉出口量均不足 1 万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数据),这些净进口畜产品的大量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国畜产品高贸易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畜产品消费需求必不断增加,但受国内畜牧业资源以及国内生产水平的约束,畜产品进口是必然的,还有望继续增加,并且会对中国畜产品市场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价格产生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积极利用畜产品进口的正面影响,以及如何尽可能的规避畜产品大量进口的负面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当前系统分析中国畜产品进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理论上讲,畜产品进口的适度问题可以呈现不同的影响。当国家适度进口畜产品时,可以缓解国内畜产品供应上的短缺情况,也能够将国内部分畜牧业资源释放到其他产业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国家畜产品进口量超过适度标准时,尤其是出现一定的贸易逆差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畜产品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冲击效应,同时也会由于“大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
1.2.1 关于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研究
2004 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在粮谷、畜禽产品、棉花和食糖上出现巨额逆差。2000 年中国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同时在增长速度方面,出口远远低于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畜产品的持续逆差。
对于世界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赵璞、刘佳佳、杨海成、朱孟帅、张建华(2015)认为世界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长,其中,禽肉、猪肉出口量大幅上涨,牛肉和绵羊肉保持不变。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牛肉和绵羊肉占比相对下降。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相对稳定,世界贸易量前 10 位国家变化较小。展望未来,畜产品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量仍会持续增长,但总体增速会放缓;贸易产品结构将发生一定变化,牛肉和绵羊肉比重将增加;贸易地区结构也将发生改变,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家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需求量高速增长,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将导致畜产品进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对于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的研究中,尚静(2016)分析中国畜产品贸易现状得出,导致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竞争力不强、SPS 运用不恰当以及碳关税政策的大力实施。最后从优化畜产品结构、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调整出口市场布局、发展跨境电子商务4个方面提出缩小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具体建议。张小龙、张建辉(2014)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逆差,且逆差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在阐述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基础上,研究了导致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赵沛如、穆月英(2018)研究表明,2006 至 2016  年,中国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国际之间的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不断上涨的大趋势,且呈现一定的贸易逆差,但 2016 年贸易逆差有所减少。
图 1. 1  技术路线图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畜产品
畜产品是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范围及概念界并不统一,不同学科领域的解释略有不同。一般是指人工饲养动物而获得的原始性动物产品(即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畜产品)及其直接加工品,  主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两类,  而我们通常所指的主要是食用畜产品(食品)。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对事物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标准,一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分类),二是《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 分类),三是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标准(BEC 分类)。由于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我们通常假设贸易农产品是同质产品,即贸易农产品的差异程度较低,因此,就贸易农产品而言,SITC 分类标准相对过细,BEC 分类标准相对过粗,HS  分类标准则较为适中。因此在此基础上,一般采用《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 分类)分类标准,依据 2002 版本中的 HS 分类目录来界定畜产品的范围。以此界定的畜产品具体包括:HS01(活动物类);HS02(肉及食用杂碎类);HS04(乳蛋蜂蜜及其他食用动物产品类);HS05(其他动物产品类),但是要剔除HS0501 类、HS0508 类、HS0509 类、HS0511.91 类;HS15(动物油脂及蜡类),剔除 HS1504、HS1507 -HS1522;HS16(肉制品类),剔除 HS1603 -HS1605;  HS50(蚕丝类),剔除 HS5004 -HS5007;HS41(毛皮类),剔除 HS4104 -HS4115  ;HS43(毛皮类)(剔除 HS4303 -HS4304);HS51(毛皮类),剔除  HS5104 -HS5113。
在用协整模型、修正误差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中国畜产品的进口贸易行为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时,本文主要以猪肉、牛肉、羊肉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 分类)分类标准,依据 2002 版本中的 HS 分类目录来界定猪肉、牛肉、羊肉的范围。以此界定的猪肉为 012.2(鲜的、冷藏或冻藏的猪肉),
牛肉为 011(鲜的、冷藏或冻藏的牛肉),羊肉为 012(鲜的、冷藏或冻藏的绵阳肉及山羊肉)。
........................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如何,总会有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总能在国家市场上开展贸易。比较优势是贸易双方产生贸易的基础,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由于在要素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不同类别的产品上也会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互惠贸易。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他主张强调个人自决和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的自由经济理论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绝对优势即绝对利益,它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贸易的产生基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在此基础上,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在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更深一步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并不能构成国际贸易理论的整个基础。当国际贸易的几个国家之间生产某一产品在技术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时,这几个国家生产这种产品的成本就会不同,更进一步的导致各个国家这种产品的市场价格水平就不同。在这种基础上,市场价格低的国家就存在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生,由此也产生了理论上的国际分工,即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促成了国际分工以及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国际贸易发生情形就是: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将其价格较低的产品出口到生产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
 
3 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及成因分析 ......................... 19
3.1  中国畜产品贸易发展回顾 .................................. 19
3.2 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 21
3.3  畜产品大量进口的成因分析 ............................... 23
4 畜产品进口贸易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分析 ............................ 26
4.1  模型构建 ............................... 28
4.1.1 协整模型 ......................................... 28
4.1.2 修正误差模型 ................................. 29
5 进口贸易对国内畜产品产业的影响 ......................... 39
5.1 进口贸易福利影响局部均衡分析 .................................. 39
5.2 进口贸易对畜产品产业的促进效应 ......................... 40

5 进口贸易对国内畜产品产业的影响

5.1 进口贸易福利影响局部均衡分析
国家在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中,是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并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分析贸易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对进口贸易福利影响的局部均衡分析中,假设 A 国是 X 产品的生产国家,同时也是 X 产品的进口国家。如图 5.1 所示,S 曲线是 A 国本国 X 产品的供给曲线,D 是 A 国消费者对 X 产品的需求曲线。在没有参与国际贸易的情况下,A 国的 X 产品价格由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在供求均衡点上,x 产品的价格假定为 P0,X 产品的供求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 Q1。进一步假定 X 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 P1(P1<P0),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A 国一定会以国际市场价格进口 X 产品。最后导致 A 国的 x 产品价格下降到 P1,同时国内供应量下降至 Q2,而需求量增加至 Q3,进口量为(Q3-Q2)。A 国进口 X 产品的结果为:
对消费者的影响:因为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量由 Q1增加到 Q3,每一单位 X 少支付了(P0-P1),从而消费者剩余增加 a+b+c+d 部分。
对生产者的影响:由于价格下降,生产者的供应量由 Q1减少到 Q2。销售额减少了(P0 Q1- P1 Q2),生产者剩余减少 a+b。
图 5.1  进口贸易福利影响局部均衡分析
........................
 
6 结论与对策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畜产品大量进口现状有一全面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畜产品大量进口的影响,为更好的利用畜产品净进口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更好的规避畜产品进口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影响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拟从理清、辨析中国畜产品进口特征开始,在对中国畜产品进口特征及其原因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运用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分别分析中国畜产品的进口贸易对国内外市场畜产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最后分析了畜产品进口对畜产品产业的综合影响。基于以上内容,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近年来中国畜产品进口规模快速扩大,贸易逆差逐渐拉开。中国畜产品贸易从 2000 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进口额逐年增加。到 2018 年,中国畜产品贸易进口额增加到 285.2 亿美元,相比 2000 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14.23%。中国已经成为畜产品净进口国,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畜产品长期处于净进口模式。
(2)中国畜产品贸易呈现进口商品结构较集中、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进口依存度日益提高、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等特征。肉类产品、生毛皮、奶产品、羊毛及丝构成了我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的主要结构。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集中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丹麦等国。
(3)中国畜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了很大的成果。截至到 2017 年 2 月止,中国已经同全球 22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高达 14 个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谈判极大的降低了中国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进口协定关税。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畜产品的进口贸易。第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对进口畜产品的需求增加,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为畜产品进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第三,中国畜产品生产以小规模农场经营为主,在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国内很多畜产品与国外同类畜产品相比缺乏生产价格优势,这就导致国内外畜产品之间价格差距持续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畜产品的大量进口。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