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 企业管理 > 正文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战略研究

时间:2017-10-09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lgg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于盐湖资源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的足迹遍布我国主要盐湖区,基本摸清了我国盐湖资源分布、类型和储量。由于农业急需化肥,1962 年 10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的方针。196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全国农业科技会上确定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建设年产十万吨的钾肥厂。2016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盐湖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求青海扎扎实实开展生态保护,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生态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盐类矿产是青海省的优势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在全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柴达木盆地分布着 32 个大小不同的卤水湖、半干涸盐湖,蕴藏着钾、镁、石盐、硼、锂、锶、天然碱、芒硝、石膏、溴、碘、铷、铯等13 种盐类矿产,168 处矿产地,其中察尔汗钾镁矿床、一里坪锂矿、大柴旦硼矿等一系列大型矿床,储量有着数亿吨的钾(全国首位)、数十亿吨的镁(全国首位)和近千万吨的硼(全国第三)、锂(全国首位)等,是青海省在国内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目前盐湖资源的开发多为单一产品的生产,尚无在一个盐湖中开发出多种产品的先例。特别是,柴达木盐湖锂资源虽然丰富,但 Mg/Li(盐湖中镁和锂的比例)高,锂与镁分离技术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察尔汗每产 1 吨氯化钾,同时副产 8-10 吨氯化镁,3-5 吨氯化钠,数量巨大,远超市场容纳能力,并且盐基企业的产品销路也差距悬殊。同时,钾、锂、硼等供不应求,而与镁氯平衡有关的金属镁及原盐等产品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如我国皮江法生产的金属镁,产量60多万吨,产能已达150万吨,占据了世界 70%的市场,PVC、烧碱等同样是产能过剩。对这些产品来说,亟待努力控制生产规模、创新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目前对生态创新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生态创新理论的梳理、影响因素研究、测度研究、绩效研究、路径研究五个方面。第一是关于生态创新理论的梳理: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刘思华教授(1997)在国内首次提出生态创新这一全新概念,认为可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三大支柱[12],随后严立冬(2002)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创新》一书中系统探讨了生态创新理论[13]。彭雪蓉(2014)从创新管理、环境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理论角度梳理了生态创新的研究脉络[14]。韩洁平等(2016)从宏观制度层、中观行业层、微观企业层梳理生态创新的概念[15]。黄蝶君等(2016)从双元理论分析了农业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问题[16]。第二是关于生态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17-20]:环境管制(董颖等,2013)、整合能力(蔡乌赶等,2013)、行业属性(蔡乌赶等,2014)、管理者道德认知(王霞等,2016)等影响因素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第三是关于生态创新的测度研究:李松青等(2016)基于 MEI 对生态创新的分类,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态创新水平[21]。韩洁平等(2016)利用 DEA 模型对我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22]。第四是关于生态创新的绩效研究:杨静(2015)从学习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企业生态创新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的关系[23]。黄蝶君等(2016)通过建模将政府规制、农业企业生态创新、生态绩效及经济绩效纳入分析[24]。第五是关于生态创新的路径研究:李文超等(2013)认为增进产业关联和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创新的必要路径[25]。程继爽等(2015)认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应该实施生态创新战略[26]。
..........
 
第2章 企业生态创新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生态创新理论 
2.1.1  企业生态创新的界定和特征
文章在程继爽和王秋霞[25]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企业生态创新是企业主动通过使用更少的资源、有毒材料或通过特别的工艺方法,来减少环境危害,使环境得到改善的创新行为,主要包括末端治理、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企业生态创新具有广阔视野、多维结构、多重目标等特征[26],是对熊彼特 “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创新理论的深化 [28]。 企业生态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末端治理生态创新,即在生产环节中输入的物质变成第一种产品,产生的剩余物紧接着成为生产下一产品的原料。第二,工艺生态创新,即“浅绿色”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深绿色”的末端治理技术,依靠生态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达到既定经济目标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通过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改变传统的生产末端废弃物净化处理模式,边生产边净化,使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环境的保护过程达到统一。第三,产品生态创新,即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工艺改进等必须考虑该产品的生态系统循环性。第四,组织生态创新,即生态经济管制政策和市场营销手段,它约束生态创新行为转向的路径选择,或沿着区域尺度,使污染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
..........
 
2.2 资源型企业理论
依托丰富的盐湖资源,青海省逐渐建立并发展起以盐湖资源为主要材料的特征鲜明的资源型企业。然而,关于资源型企业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说法,其中主要观点有资源开采论[29]、所属产业论[30]、加工对象论[31]等。 然而,鉴于青海省特色的盐湖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等,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开发[32],文章主要研究盐基企业,文中出现“资源型企业”表述,视同与“盐基企业”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所谓资源型企业是指基于资源的占有或独占(数量和成本),以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资源为主位,开发和利用资源,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业务增长。盐基企业是指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以盐湖资源为基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开发利用盐湖资源的企业。“盐基企业”的“盐”指的是盐湖资源,“基”指的是以盐湖资源为基础。青海省的盐基企业主要分布在柴达木地区,在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中,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盐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柴达木地区乃至青海省的经济命脉。 
............
 
第 3 章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11 
3.1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的优势 ........ 11 
3.2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的劣势 ........ 13
3.3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面临的机遇 ........ 17 
3.4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面临的威胁 ........ 19
3.5  综合判断 ........ 20 
第 4 章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 .... 22 
4.1  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 
4.2  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方法 ........ 25
4.3  企业生态创新水平评价 ........ 26 
4.4  企业 H 生态创新案例分析 .... 31 
第 5 章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战略的选择 ........ 35 
5.1  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思路 ........ 35 
5.2  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 ........ 35 
 
第5章 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战略的选择
 
5.1  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紧密结合青海盐湖实际,以保护盐湖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盐基企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立足当期,考虑长远,推进盐基企业向绿色、低碳、综合循环利用、资源的深层次研究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深绿方向发展,深入实施生态创新战略,持续开展末端治理、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不断促进盐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相关科研院所、设备厂家、产品客户参与,强化协同创新,共同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科技进步与发展。坚持从盐湖资源特性出发,立足盐湖,服务青海,围绕市场需求研发。突出核心、优势产业链和产品,重点发展精细高端成品,努力形成特色盐基企业。 
........
 
结论
 
首先,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是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的指导思想。坚持资源禀赋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内部挖掘与持续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以及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坚守的基本原则。青海省盐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战略上贯彻生态创新思想,在战术上实施末端治理、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 其次,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水平低,环境改善非常不明显。通过青海省盐基企业实证分析可知,青海省盐基企业生态创新水平处于最低等级,企业生态创新提升的空间较大。当前,青海省盐基企业面临科技投入不足的劣势、资源依赖的不可持续发展劣势、关键性技术尚待突破的劣势以及人力资源匮乏的劣势,发展环境处在节能减排任务加重,竞争能力降低,产业集中程度不高,资源配置效率偏低,污染治理要求严格,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阶段。因此,青海省盐基企业进行有效的生态创新迫在眉睫。最后,青海省盐基企业实施生态创新战略的路径应该遵循“资源—产品—产业—产业链”的逻辑进行分布实施,充分发挥在资源、技术、产品、产业链方面的优势,抓住循环经济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互联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要完善政产学研用媒金联合生态创新体系,要构建“一带一路”盐基企业战略联盟。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