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MBA论文网MBA论文 > MBA课程论文 > 会计学 > 正文

社会信任、内部控制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

时间:2017-07-30 来源:www.inibin.com作者:lgg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转型期,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尚有待健全和完善,再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而言,商业信用融资具有自身的成本优势,企业之所以运用商业信用就是因为其成本优势的存在(谭小平,2007)[1],再加之手续简便,容易获取,因此商业信用融资成为一种简单、便捷、低成本的短期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融资在缓解企业信贷配给压力,改善企业融资状况和资金周转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商业信用融资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以较低成本获取规模较大的商业信用融资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 2008 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到 2010 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内部控制”再也不是制度簿上的四个大字。在解决企业的相关问题时,融入内部控制的考虑,成为一种探求趋势。 事实上,交易各方之间的信任关系构成了商业信用存在的基础,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延续需要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降低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保证。内部控制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质量,降低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他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填补管理漏洞,提高经营效率,从而改善企业财务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客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信用决策的重要依据。 当前主流的企业融资理论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经济制度和正式制度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对非经济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考虑不足(李四海等,2012)[2]。而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经济行为总是嵌入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必然要受到其所嵌入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将企业的财务行为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研究社会环境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以拓展传统融资理论的研究视野。社会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决定作用(张维迎和柯荣住,2002)[3]。张维迎和柯荣住(2002)[3]在《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一文分析了地区信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但该文没有分析地区信任度对企业交易行为有何种影响。
..........
 
1.2   研究意义
一方面,针对传统融资理论“社会化不足”的研究范式,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两方面来研究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拓宽了关于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视野。本文在研究商业信用融资这一企业财务行为时融入了社会信任的考虑,为研究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增添了新的研究视角,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研究的相关文献也是一个补充。此外,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社会信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在当前转轨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当前仍有很多人对内部控制持怀疑态度,认为内部控制抑制企业经营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积极作用,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从而使企业出于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商业信用融资状况的目的而提升其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全面实施。同样的,这一研究也能够增强关于社会信任和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的认识。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商业信用融资相关研究 
在完全资本市场中,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等债权人可以获取债务人的全部信息,此时债权人可以根据识别的风险水平进行信贷决策,在这种理想状况下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最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就能够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商业信用就不会产生。但是完全资本市场只是理论界提出的一个理想化状态,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消除,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缺陷也就产生了,这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商业信用就应运而生。关于商业信用融资动机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归纳起来主要基于以下两种理论:Schwartz(1974)[6]最早提出了商业信用融资优势理论,认为供应商比外部第三方资金提供者拥有更多信息优势。Petersen 和 Rajan(1997)[7]对美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状况分析后发现,从融资动机角度来看,由于供应商对买方的相关信息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买方的偿债能力有更为准确的分析,并能够控制违约风险,所以供应商向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Fabbri和 Menichini(2010)[8]的研究也同样发现,由于供应商相对于银行的信息优势,因此能够降低违约风险,同时也可以把商业信用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来扩大销售,提高市场份额。
..........
 
2.2   社会信任与商业信用融资 
企业债务融资的一直是财务领域研究热点,有学者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其之间的关系。孙铮等(2005)[42]通过研究发现在债务融资水平和结构方面不同地区企业具有很大差异。在研究这种系统性差异时,多数学者从正式制度因素考虑,如债权人保护制度等,对非正式制度因素考虑较少(张敦力和李四海,2012)[43]。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社会信任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社会制度,通过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Williamson,1975)[4]。Williamson (1991)[44]认为,如果经济活动中存在“可被信任”声誉的交易方,交易成本将会降低,降低交易成本的企业由此得到较好业绩,相反,信任缺失将会增加额外成本,甚至交易失败。刘凤委等(2009)[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任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这包括:交易前的信息搜集成本,交易后的控制成本和协商成本。因此处于社会信任度较高的地区,资金配置效率较高,而且借贷期限更长、借贷成本较低,在企业使用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方式的同时,为了传递出愿意接受债务约束监督的信号更加倾向于增加负债(潘越等,2009)[45]。郭丽婷(2014)[46]也发现社会信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商业信用融资作为债务融资的一种,研究社会信任与其规模的文献还比较鲜见,多集中于与其成本的关系。陈运森和王玉涛(2010)[47]认为,对企业与供应商来说,不同的商业信用模式代表不同的保障水平,交易中越缺少信任越需要更多保障,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具有“先发货,后付款”的特点,而预付账款则相反,是“先付款,后发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供应商对企业的不信任。同理,对供应商而言,由于票据可以转让和贴现,所以保障程度较高,但对付款方而言,由于供应商对企业的不信任,为了达到延期付款的目的很可能被要求使用票据结算,而票据结算签发手续较多,增加了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此外带息票据直接增加了融资成本(刘凤委等,2009)[5]。李四海等(2012)[2]认为商业信用融资模式是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内在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社会信任资本之上。王伟(2015)[48]以 A 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社会信任、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及两者对民营企业绩效水平的作用,发现地区社会信任度越高,该地区民营企业将越少采用具有较高成本的商业信用模式,如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具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较少采用具有较高成本的商业信用模式。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5 
3.1   相关概念界定 ..... 15 
3.2   理论基础 .... 16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6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16 
3.2.3   内部控制理论 ............ 16 
3.2.4   商业信用融资相关理论 ..... 17 
3.3   制度背景 .... 18 
3.4   研究假设 .... 19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23 
4.1   研究模型 .... 23 
4.2   变量定义 .... 23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7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8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8
5.2   相关性分析 ......... 29 
5.3   多元回归分析 ..... 31 
5.4   稳健性检验 ......... 34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样本企业中衡量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 TC 均值为14.8%,中位数为 11.6%,说明商业信用融资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但是商业信用利用程度和西方国家还存在差距,Rajan(1995)[105]研究发现美国的商业信用占企业总资产的 18%,而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商业信用约占企业总资产的 25%,在英国,80%的日常交易中有商业信用条款,使得销售信用约占公司总资产的 35%。同时,TC 最大值为 55.8%,最小值为 0.1%,说明我国企业之间在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上有很大差异。在商业信用融资成本上,均值为 17.4%,标准差 0.225,最小值为 0,最大值 0.932,表明我国应付票据在商业信用融资中占有相当比例,而且不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 在社会信任度方面,最小值为 4.1,最大值为 218.9,标准差为 65.734,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信任度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控制质量方面,内部控制指数取对数后最小值为 6.102,最大值为 6.827,标准差是 0.116,表明样本企业之间在内部控制质量上不存在较大差异。 
........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社会信任和内部控制质量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及两者交叉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以 2009—2014 年沪深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社会信任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说明地区信任度越高,企业越容易获取规模大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融资。说明了提高地区信任水平有利于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获取规模大成本低的商业信用融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改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状况。 第三,在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方面,尽管社会信任和内部控制都发挥积极作用,都能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规模,但是两者不存在简单的替代和促进作用。只有在社会信任度较低的地区,内部控制才能与社会信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这体现在,在社会信任度较低地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社会信任对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影响,能够增强社会信任对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削弱的作用。 此外,本文还发现商业信用融资也是企业日常营运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融资对短期银行贷款具有替代作用。货币紧缩时期企业由于可获得银行借款减少,转而寻求更多的商业信用进行替代融资。 
.........
参考文献(略)

想毕业,找代写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咨询
QQ在线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