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因与市场反应
时间:2017-07-26 来源:www.inibin.com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公司不仅需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关注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帮助改善治理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1950年初期,美国开始广泛施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接着,1974 年美国公布了《职工退休收入保障法》,正式以法律的方式确定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随后,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陆续采取员工持股计划制度。 我国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施行的比较晚。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企业陆续进行股份制改革。与此同时,有些企业尝试采用将股份转让给公司员工以此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缺乏正式制度的规定和法律规范的约束,这种自发形式的个人股权授予最后几乎成为个别利益群体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腐败现象逐步显现,导致国有财产流失等问题。在当时的背景下,员工低价从公司获得的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套现而获得巨大收益,从而导致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无法显现。鉴于此,1998 年,证监会颁布《关于停止发行员工职工股通知》,禁止发行内部职工股。尽管如此,我国至少还有 70%的上市公司存在员工持股现象。2014 年,中国证监会颁发了《指导意见》后,我国开始掀起了施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狂潮。这响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想。 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本质是通过将股东和员工的利益 “捆绑”,股东和员工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员工可以分配剩余利润,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股东让渡部分所有权,从而提高员工监督积极性,同时发挥集体决策作用。以此来看,员工持股计划既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贯彻落实混合所有者经济思想以及证监会正式颁布《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具备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员工持股制度可以改进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稳固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期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有必要对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因以及其市场反应进行研究,这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从证监会出台《指导意见》后正式面世。员工持股计划将股东的一些所有权转移给员工,使得公司所有者和公司员工共同治理公司。结合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国有控股比例大特点,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使得国有性质企业让渡部分所有权,从而减少“所有者缺位”问题,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因此,通过分析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可以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是公司激励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可以丰富员工激励制度研究。如果将股权激励制度看成是“特惠制”的话,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就是“普惠制”。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激励的对象理论上是全体员工。“普惠制”下的激励范围更广,涉及利益更多,制度设计也会更加复杂。
..........
第二章 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概述
第一节 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
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一般情况下,公司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如果是通过定增增发认购的,适用非公开发行相关规定;如果是直接购买,需要在股东大会通过6 个月内完成,并定期公告购买的进度。 与股权激励制度相比,员工持股制度一样可以用来激励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提升员工劳动积极性。如果将股权激励制度看成“特惠制”的话,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就是“普惠制”,其具有门槛低,范围广,风险共担等特点,因而员工持股计划更能对全体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员工持股计划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促进公司的业绩。第一,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激励员工,通过引入员工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同时承担公司风险,极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竞争力;第二,员工持股计划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及核心骨干继续在公司工作,进而将自己的命运与公司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聪明才干,减少公司人才流失成本,提高公司业绩;第三,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能增加员工的监督和约束,减轻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促进盈利水平提高;最后,员工持股计划也可以为融资约束的公司提供资金来源,减少资金成本,减少破产成本,增加收益。
........
第二节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的指导思想,响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精神,中国证监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了《指导意见》,允许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根据《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员工可以自愿购买公司股票。员工将持有的股票委托管理并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具体包括: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信息披露;监管方式。《指导意见》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依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共担。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针对本公司员工实施的激励政策,不但影响公司经营活动,同时影响公司治理结构。那么,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其进行内幕交易及违规操作等不法行为,因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需要遵从相关法律;员工持股计划需要员工自主自愿参与,否则上市公司很难留住员工,甚至会适得其反。最后,员工通过持股计划分享公司收益,同时由于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票同样承担二级市场股价上涨下跌的风险。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20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20
一、委托代理理论 ...... 20
二、人力资本理论 ...... 21
三、企业产权理论 ...... 21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 22
一、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因研究 ......... 22
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研究 ............ 23
三、员工持股计划市场反应的研究 ..... 24
第三节 国内文献综述 ....... 24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研究 ..... 25
二、员工持股制度对企业制度影响研究 ...... 25
三、员工持股计划股东财富效应研究 .......... 26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27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9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 ............ 29
第二节 样本选择,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 32
第三节 实证结论及分析 ............ 35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44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4
第二节 企业层面建议 ....... 44
第三节 监管层面建议 ....... 45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
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会影响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研究发现,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发展环境,我国国有控股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国有控股企业不仅仅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肩负国计民生的社会效益,因而,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获得政府各种资源的优惠。比如低息信贷,市场保护,财政资源以及税收减免等等。相对而言,非国有控股企业不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国有控股企业破产倒闭或者削减人员的风险较高。换而言之,国有控股企业在吸引和留住员工上具有先天优势,而非国有控股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弥补,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因此,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有动机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来吸引和留住员工。综上所述,提出假设 H1. H1: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有动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是否采取员工持股计划的动机有所不同。第一,从激励的监督来看,员工通过持股计划成为公司的股东,员工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当公司成长机会大时,面临的市场竞争较大,项目也较大。外部的激烈竞争会和繁多的项目会加大内部公司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这就需要通过持股计划来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一员,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化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当公司面临成长机会大时,需要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资。人力的投入可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及核心骨干;物力的投入挤压了薪酬资金,可能导致薪酬支出紧张,需要借助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延缓支付薪酬压力;最后,成长机会大的公司对资金需求量也大。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引入资金方式给企业提供一种融资渠道,输送资金,补充生产经营“血液”,由此,成长机会较大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员工持股计划。
........
结论
本文从员工持股理论的基础(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企业产权理论)出发,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前提下,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目前方兴未艾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动机和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论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员工持股计划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我国上市公的治理结构,员工激励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本身特征会影响起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其中股权性质和成长机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会更有动机去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同理,相比于成长机会较小的企业,成长机会较大的上市公司会更有动机去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其次,不同的员工持股计划的合约要素对市场反应的影响不一样,其中员工持股计划比例越大,正向的市场反应越大;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于非公开发行的正向的市场反应越大。 最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产生显著的市场反应,且为正向的市场反应。说明我国投资者对于员工持股制度比较乐观,希望上市公司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同时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监督机制,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投资回报率。
.........
参考文献(略)
相关阅读
- C油田公司天然气操作成本动因与控制方法研究2015-11-26
-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动因实证研究2016-10-13
- "互联网+"下奥康国际并购兰亭集势的动因及财会管理...2017-10-10
- 债务重组对ST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2015-09-28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测度研究2015-11-21
- 弱退市制度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保壳2015-12-13
-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恢复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15-12-25
-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注册会计师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2016-08-16
- EVA在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评价中的应用研究2017-03-30